【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庙算者,庙算,庙,庙堂,指朝廷,庙算,可延伸为政治决策。
在后世,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说法,两千年前的古人就有同样的认识。
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因素,百分之七十在战场之外。
看国家动员能力如何,朝中对战争的状态又如何,朝中是否有掣肘势力会干扰前线的战事,等等等等,都对战争的进程有极大影响。
诸如岳飞北伐,眼看要攻下金国都城,狗皇帝连下十二道军令,岳武穆引恨收场。
后三国时期,姜维数次北伐,蜀主刘禅处处掣肘,姜维作为诸葛武侯的继承人,无有和诸葛一般的才能,更不被蜀中朝廷的支持,数次北伐无功,似乎是必然。
回顾完孙子第一篇,李孟羲拿起水袋,狠灌了几口水。
虽然什么事也没干,但李孟羲觉得有些疲惫。
《孙子》兵法,第二,【作战】篇。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受限于时代限制,春秋时骑兵还未长足发展,战车大行于世,因此在孙子兵法中,还写有和战车相关的论述。
不过,这一部分,主要是论述战争所需的后勤准备,写不写战车,其实不太重要。
但,战车在汉末已经退出了战争,汉匈决战便已拉开了骑兵统治战场的序幕。
李孟羲深知,后勤工作有多重要,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乘……】这一段关于后勤的论述,李孟羲认为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后勤相关工作该如何统筹,要点又是如何,很有长篇大论的必要。
可惜,受几百年前的记录条件所限,这一段只有寥寥几十字。
再加上,战车的确已经退出战场了,再放在兵书之中,已经略有些不合时宜,或许,可以把《孙子》一书稍作修改,把驷车换成骑兵,把驰车换成更易懂的马车,再把后勤相关,详细扩充一番,新修改的兵书更适合用于培养人才之用。
原本的历史之中曹孟德就曾新修《孙子》兵法,然后命名为孟德新书,可惜被张松一激,曹操顺手把孟德新书给烧了。
世殊事异,几百年前的兵书的有些内容,变得与实际不附了,新编兵书,有其必要。
既然曹操都编了孟德新书,等日后有时间,李孟羲觉得,也可以把先人所著兵书,一一整编,以成可承前启后之著作。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这一段,说的是,战争不是一时之攻,一旦开战,什么时候停下来就控制不了了。
战争对物资和人力消耗极大,若未准备好后续的物资人员等持续不断的支援,十万强军出去,时间久了,必然钝兵挫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