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到达四川郡(泗川郡、泗水郡)丰邑后,命郡守司马壮派工匠在城中心建造高台几十丈,下埋丹砂宝剑,并推倒南城门,在城墙四角挖大坑,谓之“削足挖心断头”来破丰县城王气。后人便称此台为“秦台“、“厌气台”。江苏丰县别称秦台,即此来历。
同时,秦始皇派“樊萦鞭”蔡兼担任陈县(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令;丞相王绾的女儿、章台巡台王篆已是蔡兼夫人,故而随夫婿在陈县定居;好友吕臣及夫人欧阳无玑得悉后,亲赴陈县祝贺。
这时候,六城丁帛和舒月的儿子丁固也投奔了丁帛在薛县居住的二弟丁盅,并帮这位二叔经营竹草帽等编织品。丁盅因生意往来,跟东海郡守公孙庆有交往。现在,公孙庆为了接驾,忙得焦头烂额。丁盅见有机可乘,就推荐丁固去帮忙,公孙庆欣然接受。
秦始皇走到云梦时,朝九疑山方向望祭虞舜。浮江而下,观览籍柯,渡过江渚。途经丹阳(安徽省当涂县西北),到达钱唐(浙江省杭州市)。在浙江岸边,看见波涛凶险,就在会稽郡守殷通的建议下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从江面狭窄的地方渡了过去。
秦始皇登上会稽山(浙江省绍兴市南),祭祀大禹,又望祭南海,树立石碑,刻辞颂扬秦朝的功德。在《会稽刻石》上,秦始皇充分阐述了对女子严加压迫的政策,说要: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背)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
父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译文如下:
文饰过错说有理,夫死弃子再嫁人,加倍死罪惩不贞。
内外隔绝防范严,禁止男女犯奸淫,人人干净心要诚。
有妇之夫***,杀死奸夫不算罪,男子礼仪有章程。
为人之妻若逃嫁,害得子女失母亲,都要教育使廉清。
在这里,秦始皇主张严防男女之间发生淫乱的事,反对已生育子女的妇女再嫁,对于那些因通奸而寄居在女子家中的所谓“寄豭”,竟宣告“杀之无罪”。对于改嫁的妇女,竟规定子女不能承认她是母亲。
这样的讲究女子贞操,用法令来对女子作严厉的压迫,真是前所未有的,当然也为犯事之人铤而走险埋下了隐患。试想:秦国屠杀约二百万人口、兼并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的统一战争中留下的那些孤儿寡母何其煎熬啊!?其中有多少战场丧夫之妇能够遵守强加给她们的如此屈辱和毫无人性的律令啊!?
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巡视到湘山祠时因遇上大风而怪罪湘君,就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现在又这样对待女子,不知是巧合还是得罪了神灵,秦始皇游会稽途中患病。于是,嬴政就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
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由于王陵锲而不舍地追查杀害父亲王裁的一伙暴徒,终于发现凶手隐藏在吴中。为了不影响项梁、项籍反秦复楚的大业,桓楚公开承认杀死了王裁,继而亡命天涯、四海为家。
这一年,项籍已经二十三岁,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秦始皇。项籍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他。项籍比刘邦小二十四岁,与刘邦同属蛇,民间习称小龙。但是,他比刘邦晚见秦始皇整整十年。
项庄、项声、项佗、龙且、钟离眛、虞子期都长大成人,并且个个武功非凡。另外,虞稽、项雀也都长得亭亭玉立。特别是虞稽,她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在吴中有“虞美人”之称。她与项籍郎才女貌,双方家长已经为他们定亲。因此,“虞美人”深居简出,很难一睹芳容。
附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首: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项籍看到始皇时,说道:“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
但是,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
秦始皇返回时经过吴县(江苏省苏州市),从江乘(江苏省南京市东北)渡江,随后沿着海边北上,到达琅邪(山东省胶南市)。琅邪(琅琊)郡守王朗为迎合秦始皇,特别召集了徐巿等方士前来伴驾。
方士徐巿等人到海中寻找神药,几年都没有找到,耗费了很多钱财,害怕受到谴责,就欺骗始皇说:“蓬莱的神药是可以得到的,然而常常苦于鲨鱼的袭击,所以不能到达蓬莱,希望派一些擅长射箭的人和我们一起去,鲨鱼出现就用连弩射死它。”
始皇梦中与海神交战,海神像人一样的形状。询问占梦的博士,博士说:“水神是看不到的,(它的到来)是以大鱼和蚊龙为征候的。现在陛下祷告和祭祀周到而又恭谨,却出现了这个凶恶的海神,应当把它铲除,然后善良的神物就能到来。”
于是让到海中去的人携带捕获大鱼的用具,而自己使用连弩,等待大鱼出现时射死它。
秦始皇一行人从琅邪往北到达荣成山,没有见到大鱼。到了之罘(也作芝罘,在今山东烟台市北),看见了大鱼,射死了一条。于是沿海西行,到了平原津(平原县城西南约三十华里处古黄河上的重要渡口)时病情加重了。
为使病体尽快康复,秦始皇委派蒙毅代表自己返回会稽山,沿途再度祭祀山川神灵以祈福。始皇厌恶说死,群臣没有人敢提到死的事情。然而,始皇的病日益加重,于是就写了一封盖有皇帝玺印的诏书送给公子扶苏,说:“回来参加我的丧礼,一起在咸阳埋葬我。”
诏书已经加封,放在中车府令赵高代替符玺郎掌管印玺符节事务的地方,还没有送给负责传递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