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吕鸿顿显尴尬。
他红着脸,急忙补救道:“晚辈有眼不识泰山,慢待恩师,请海涵。”
“不知者不怪也!”儒雅之士答道。
“敢问恩师如何称呼?”吕鸿问道。
儒雅之士望着扈泉,说道:“我们有缘在扈泉相见,老朽自然就是‘护泉人’啦!”
“晚辈曾得到赵大哥的指点,自然是拜‘护泉人’所赐,请受晚辈一拜。”吕鸿说道。
言毕,吕鸿跪拜下去。吴玚、茵儿见吕鸿磕头,也跟着施礼。
“护泉人”一边搀扶吕鸿,一边说道:“快快请起,折煞老夫啦!”
吕鸿随即站起身来,吴玚、茵儿也跟着站起。这时,赵衍已清理好地方,说道:“恩师,吕公子,请坐下说话吧!”
于是,大家坐下交谈起来。
吕鸿问道:“论将之道奈何?”
“将有五材十过。”“护泉人”答道。
“敢问其目。”吕鸿问道。
于是,“护泉人”侃侃答道:“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
说到这里,二人相视一笑。原来,二人重复了《六韬》之《龙韬·论将》中武王与姜太公的问答。
不过,吕鸿对此有自己的见解,故而感叹道:“这与孙子论将之道基本相符啊!”
“说来听听。”“护泉人”说道。
于是,吕鸿用《孙子兵法·计篇》里的话答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不过,‘严’取代‘忠’还是体现了战争的变化啊!”“护泉人”指出道。
吕鸿顾不上体会其中的道理,迫不及待地问道:“兵道如何?”
“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护泉人”答道。
这是《六韬》之《文韬·兵道》中武王与姜太公的问答。
吕鸿听罢,又感叹道:“这与孙子兵道一脉相承啊!”
“怎么相承法?”“护泉人”问道。
于是,吕鸿再用《孙子兵法·计篇》里的话答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吕鸿见“护泉人”点头认可,就进一步阐释道:“从姜太公到孙子,看来将兵之道变化不大啊!”
“可以这么说。”“护泉人”说道。
“我们不谈先前,聊聊当今如何?”吕鸿试探着说道。
“今天高兴,说说无妨。”“护泉人”同意道。
吕鸿得到对方响应后,马上提出了疑问,道:“现在与古代为将之道差异如何?”
“差异很大。”“护泉人”说道。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吕鸿问道。
于是,“护泉人”用《尉缭子兵谈》中语言说道:“将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夫心狂、目盲、耳聋,以三悖率人者,难矣。”
“是不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吕鸿发表看法道。
“差不多吧!”“护泉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