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仙人现了身,有云:
“美髯玉童相,威眉雪黄脸。丹凤仙眼能通天,身穿太极赤紫衣。翩翩威度,堂堂圣表。手持二仪飞龙镜,后随坐骑金天凤。”
众人见后,皆行礼相谢,那仙人亦回了礼,
应龙曰:“多谢仙人相助。”
那仙曰:“路过于此,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中冬曰:“敢问先生尊名?”
那仙曰:“在下名致远。”
大禹曰:“请先生去营棚一聚,以表答谢。”
那仙曰:“不了不了,众位好意心已领下,吾散闲已惯,且有未完成之事。告辞矣。”
话罢,那仙人坐上金天凤,径天而去,众人行礼相送。
那仙人,有云:
“往昔昊天大世界,中土光严妙乐国,净德太子号致远,氏曰知生人中杰。
父为原始中夏主,母为西方大明王,今时游练千万劫,他日统御称玉皇。”
众神人回至淮河之口,应龙把七星旗交给仲智。少司命灭了燕民山之火,也回到了淮河口。
应龙令大司命解押赤龙女回往天河南庭,交与赤帝龙王皇仲处置,辰丁得令解押而去,不题。
有云:
“五帝龙王为何神,执掌天河五方庭。东方青帝青龙王,号皇伯。南方赤帝赤龙王,号皇仲。中央黄帝黄龙王,号皇叔。西方白帝白龙王,号皇季。北方黑帝黑龙王,号皇少。”
仲智挥霍七星旗,空中及滩上的辰兵将士,见旗列队,回师紫宫。
那大司命、国荡、湘君、湘夫人、仲智等紫宫众神,上了战车,大禹、应龙、中冬三个谢送了众神,随后,众神驾车回了宫,不题。
话说淮河妖巢后洞之中,石锅水煮滚滚,众小妖在挑柴,磨铜剑。
太莲曰:“这回命将休矣。”
正当众人心情很是失落,听得洞外有打斗之声,洞中众小妖放下活儿,都操剑持棍,奔洞而去。
青鹤曰:“定是师叔他们来矣。”
精卫曰:“果是如此,这回有救矣。”
洞外一场撕杀过后,走入一帮人,乃是大禹、应龙、中冬等人,
燕烛曰:“真是师父等人。”
精卫、青鹤等人,被一一解救,随后,众人径出淮河。
次日,两营兵队伐木搬柴,忙碌两日,已将木柴搬至岩山之下,众兵闪开,应龙、中冬施法点火,一时间,烧得浓烟滚滚,火势红烈,一个时辰后,忽起狂风,乌云遮日,
应龙曰:“望哪!乌云密布,大雨将落矣。”
大禹曰:“真是天助吾也。”
天时有云:
“天光渐暗,雷电闪鸣,雨点如箭,越发大落。”
那大雨淋落于焰烈的岩山,即时,山间一声巨响,岩山崩裂,烟气长天,洪水滔滔冲入淮河,东奔滚流而去。
有云:
“岩山崩,洪水疏,入淮河,东流去,诸将欢呼,队众喝彩。”
两营休养三日后,队伍整合东行,前住洪滥之区的东夷。
不觉明历,有云:
“满夏中盛,红热当头”。
话说水公领兵队,将洪水疏至父子湾,将兵队扎营在湾丘之岸,随后,水公与众将吏行至岸边视观,
子高曰:“看,前方高山那边,便是六道口,吾曾去过哪里。”
汉东曰:“为何名六道口?”
子高曰:“那处有六道大河,其中一道,名曰曲官,是通往殊河与郁水湾,殊河之水是流往天垫,郁水湾通马头口,马头口之水亦是流向天垫。”
水公曰:“如此,可开一渠,将洪水疏入六道合,可通往天垫,便会奔流入海。”
忽然,在山那边,黑烟滚滚而起,
水公曰:“青坐、汉东,尔等前往去打探一番。”
二友得令,驾风而去。
不长时,二友到了山顶,飞至一棵松树上,瞭望山下,见到一处松间,黑烟滚滚而出。
圣仙曰:“咱们,落去看看。”
话罢,二友便驾风下了去,一阵功夫,便到那处,
只见得:
“四处寂静无人,亦没鸟儿之声,轻风带有小小惊悚,那黑烟在前面草丛中,滚滚飘出。”
二友行了去过,翻开高草,看见一个大洞,洞中不断飘出黑烟,
圣仙曰:“走,过去看看。”
看见洞外,白骨累累,二友刚行到洞口,一团火燃从洞中冲出,二友闪过,那团火燃击中一棵树,那树随即燃烧起来,
汉东曰:“好险呐!”
二友各自取出兵器,
那圣仙曰:“不知何方妖怪,在此做孽。”
不一时,洞中飘出的黑烟,慢慢消散而止,二友听到洞里传出叽叽之声,圣仙使枪迎入,看见一群巨大的赤色眼睛。
圣仙对跟在后面的汉东说:“快出洞。”
二友出了洞,倾时,有十几头个巨鼠,从洞中跑出来,
有云:
“人头散发青毛鼠,能吐火燃好食人,赤目长嘴獠牙粗,口喷臭气甚难闻。”
那群青毛巨鼠向二友咬来,二友急忙躲避,圣仙飞至一棵大树上,四五头青毛巨鼠在撕那棵树咬,不长时,大树摇摇欲坠,圣仙驾风飞起,飞至半空,倾时,大树崩倒。
汉东跳在一块大石上,那群青毛巨鼠,很快将汉东围在大石之中,还向汉东喷出臭气,
汉东曰:“想食吾,作梦罢。”
汉东刚腾空而起,便被臭气熏到,汉东闻着,摇摇晃晃,圣仙见状,使了护鼻法,赶忙飞去搭救汉东,那群巨鼠蜂拥而来,个个张开大口,这时迟,那时快,圣仙一把抓着汉东,飞闪而去,那群巨鼠乱撞,碰在了一起。
圣仙将汉东救至空半,对汉东吹了一口仙气,汉东才晃过神来
圣仙曰:“汝太大意耶!”
那群青毛巨鼠见二友在半空,咬不着,便向二友吐出火燃,
汉东曰:“当心。”
二友随即闪躲,那群巨鼠见烧不着二友,就互相叽叽几声,于是,全部回到洞里去了。
汉东曰:“现今,如何是好?”
圣仙曰:“汝先到山上待吾,吾进洞中一探究竟。”
汉东曰:“太危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