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君羡要不要救,林凡未卜先知应该有这个办法。
但是,历史不可以太主观,别整得你好像亲眼看见,亲耳听说一样。
李世民确实杀了李君羡,因为谋反,后世都觉得跟这个谣言有关。
可到底是不是和谣言有关,就是自己脑补的事了。
你可以记录李世民的言行,这是史官该记录的事,但你不可以揣测李世民的心思也写进去,这是不对的。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又不是写小说。
都按照自己的揣测去写,那后人就看不到真实的历史了,哪怕你辞藻再华丽也是不该。
回到杀张蕴古的事情上来,李世民的言行都有人记录,他杀过就后悔了。
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后悔,你不能代替李世民写出内心活动。
不过后面的真实事件就可以印证李世民真的后悔,从今往后,李世民下令杀的人,执行部门必须三次上奏,并且三次都获得核实后才能杀。
这是林凡为什么告诉张蕴古,如果自己不在长安,把这句话可以直接告诉李世民。
“安王?下官让人去请李将军了,要不等他来?”
“不必了,依依我先带回去。”
林凡也不想再耗下去,但犹豫了一下又说,“对了,张寺承替我转告李君羡,说今晚在醉花楼,我摆宴赔罪。”
“是,下官一定传达。”
林凡就朝依依伸手:“走吧,人都送到这里了,还不回去?”
依依有些犹豫:“爹爹,他们还没有问话呢。”
“依依,这是大理寺,大理寺才有执法权,哪怕他做得再不对,你也不能越俎代庖取代执法机构的身份,走吧,就让他们来处理。”
“若是他们不处理呢?”
林凡回头看了娇娘一眼,然后对依依说:“他们不处理,你也不能插手,自有别的解决办法,若是什么都解决不了,大理寺不代表公正了,我就帮娇娘复国。”
旁边的张蕴古等一众大理寺官员都傻眼了,这是可以说的吗?
但是林凡毫不理会他们,带着依依就走了。
等林凡离开之后,一众官员都还愣在当场,张蕴古总算反应过来,咳嗽一声说:“今日之事,你们什么也没听到,明白了吗?”
“明白,明白……”
“不知道,今日什么事?”
“话说,我久仰安王之神韵,今日终于得见……”
官员们都很识趣地装傻,但林凡这事还真不怕他们说,李世民这点还是能说的。
这不是另一个版本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李世民有什么听不得的。
关于李世民杀李君羡,林凡不可以自己下结论。
以“造反”为由杀的,李世民不可能是这样小心眼的人,虽然人有很多面,但一定要用这个传言来联系的话,实在是有些牵强。
李世民要杀人,如果明显不对,那必定有人劝,他靠的就是这个人设。
就拿杀张蕴古来说,李世民觉得他因为犯人家里有人在张蕴古家乡做官,所以认为张蕴古袒护罪犯从轻发落,这一点恐怕当时在场的房玄龄也是这么觉得的。
李世民还斥责房玄龄为什么不阻止自己。
怎么阻止,怕是房玄龄也觉得该杀吧?
张蕴古这件事,是说犯人有精神病,所以情有可原,从轻发落。
后世当然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可在古代,是个人就觉得张蕴古这样处理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