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种望着许玄龄,若有所思地微微眯起眼睛。
许玄龄听着刘延庆的话头,微微一笑道:“倒是有赖刘太尉吉言了,实则不瞒诸位,贫道已经遣门人潜入辽境,游说涿易二州守臣上表归宋,赖天佑大宋,官家有道,侥幸功成。如今我两个徒儿就在外等候传见,二州降表、田土民籍,一并奉上!”
这话说出来,瞬间就换来节堂中一片安静!
……
………
顿了多日的伐辽宋军,终于在一个突如其来的喜讯到来之后,迅速地行动起来。
在童贯与蔡攸看来,这等不出力拣好处的买卖,要不该让他们亲领的都门禁军出头,要不最起码也该是与他们连为一党的刘延庆所部环庆军出这个风头。
但是恨只恨,这说降涿易二州投宋的北伐第一功,却不是童贯、蔡攸这一党中人所为,反倒是之前不声不响、看似低调的许玄龄一手操办!
童贯和蔡攸或许对上老种这西军实际上的领袖,还有许多官场手段可以过一过手,但对着许玄龄这等圣眷深厚无比的道官,却是狗咬乌龟般无处下口。
更不要说把涿易二州易帜来投的事情压下去了——他们要敢压下此事,许玄龄就敢拉着他们回汴梁在官家面前打官司!更不要说老种这老谋深算的白毛狐狸,能在这里面多了多少转着腾挪的空间!
原本,他们用“仁义之师不得妄动刀兵”的借口,逼着老种的秦凤军深入辽境去当那挨打不还手的二傻子。但如今许玄龄传来这个消息,那么之前的布置就全为老种做了嫁衣。老种所部秦凤军就这么成了首支进入辽境的先锋,还一点危险不用担!
想到这里,童贯和蔡攸都怀疑,是不是老种与许玄龄私底下达成了什么密约。
但这种事情想想可以,却难以揭破。
官家的性情,不论是童贯还是蔡攸,都再清楚不过。只要在官家面前多出现几次,知情趣、能玩乐、美丰仪,满足了这三条,便是真正的朝廷腹心。如果再能多聚敛些黄白之物,给官家修道观、修园子,那便是又一个权倾朝野的文官班首了。
更不要说,赵佶有一次与王黼、蔡攸他们喝高了,直接拉着许玄龄的手,大呼:“先生乃朕之烟霞知交也!”
想到这里,蔡攸就暗自发狠:“不管你多受官家信重,这勾连外镇军将都是大忌。如今你走上风,无人和你计较,但等到圣眷衰落,一条条罪状都替你记着!”
秦凤军即将开拔,小种挂念自己哥子,这个时候也来老种帐中时时探问——这大军开拔的时间太不对,已是深秋近冬之日,老种年迈,虽然武人雄健,不比那些致仕文官体虚畏寒,但一旦大病到来,却能把铁塔般的汉子一下击倒!
行军路上的冬衣、牛皮大帐、软榻、手炉,桩桩件件,小种都要过问,认真严肃之处让老种身边亲卫都惭愧无地。
就如此,还有不知多少人触了小种的霉头,被骂个狗血淋头都算是幸运的。
老种自己倒是看得很开,凡是细务一概丢给小种过问,自己只是手握一卷汉书静读,倒好像是在关西府中度日一般。
外面小种又把哥子沿途用度检查了一边,方才走回来,朝椅子上一座,摇头道:“大哥何必强出这头?我们西军拔了这个头筹,以后童宣抚与那小蔡学士还不知要将出什么花样来炮制咱们。倒不如让刘延庆那厮出一头地,反正那厮与童宣抚眉来眼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老种把手中那卷汉书放下,抬起头来看了自家这个兄弟一眼,摇头道:“出兵辽境,收复燕云,此是何等大事?涿易二州易帜投宋,固然是天大之喜,然而辽人又岂是好相与的?他们必然会集中所有力量,力拒我大宋兵马北向,甚至要投入大部精锐,取得一场大胜,逼得我军顿兵不前,方才有余力与女真一决死战。”
“辽人统帅要看到此处,则便知涿易二州不得有失,而我等军马北上接应,则必与辽军有一场大战。这场战事,关乎伐辽大计,刘延庆的环庆军是当不起这等重任的!”
说到这里,老种目光向北而望,语调也深沉了一些:“种家数代为国守边,却还知道大节二字。”
自家兄弟不用多说什么,小种听着哥子如此说话,也就明了老种决心,只好勉强笑了一下:“也罢,只要抢在女真之前收复燕云之地,则就算将来女真南侵,俺们大宋以燕云之地为缓冲,多少也比过去要强。总不至于俺们拿下了燕云之地,将来还换一个檀渊之盟回来!”
听着小种的话,老种沉默不语,片刻后又说道:“童宣抚和小蔡学士,大家总算是打老了交道的,这两位心中盘算什么,我倒是还看得明白。只是那位许侍宸,他不在汴梁为官家讲经论道,巴巴地赶来军中,却所为何事?遣人说降涿易二州守臣……不显山不露水便成此奇功,倒似是先秦纵横家一流人物。且平白无故,送了我这份大礼,又是何意?”
老种低声沉吟,小种坐在一边就屏息静气,生怕影响到哥子的思路。然而老种思索片刻,却是终究将案上纸笔推开:“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啊……不论如何,总还是为国报效之人,再想旁的,又有何益?只是他身为官家信重之人,却与我等武臣示好,将来便免不了有圣眷衰落的一日,如此奇士才人,可惜了啊……”
说到后来,老种自己也是自嘲一笑:“我等身为武人,便该报君王,卫社稷,却将心思都用在这等无益战事的地方。罢了,罢了,为了报效国恩,还不是放下这些计较、只朝前厮杀便是!”
听着自家兄长的话,小种却是抬起头,雪白双眉间满是掩藏不住的担心与忧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