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上面也有派一个村长来扶贫,于是村长大人申请改造资金要给村子里启动旱改水了,全村男女老少都被动员起来,用了一个冬天修好了泵站和饮水渠,人人热情高涨喜上眉梢。
当地山多石多,没有大块土地。当地人的传统习惯是,山上有一小块士种两个红薯,那一小块土种三棵玉米产量都不高,收入非常非常少了。
后来请到专家去认认真真的调查了一年当地的气候和土质,于是给出贫困的村民方案,一律种植水稻。农民很听话,都按要求种了。
能够种上水稻当然会有更好的收成,然而,水稻种了下去却总是缺水,水泵抽水的速度远赶不上田里漏水的速度……
这时候才有人想起来这是沙土地,怎么可能蓄得住水种水稻呢?
于是托了
村长的福,虽然当年的产粮任务各家都减了一半,那年却仍旧有许多人家到了冬季就没粮食吃。沈文星也是一样,硬是就这么吃了一个冬天的红薯。
但已经修好的泵站和引水渠不能就这么荒废,于是村长大人又请来农业专家论证一番,得出的结论是要改水田也不是不行,可以发动群众挖起塘泥在水田里铺上一层,这就可以蓄水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又忙活一个冬天,村里大小水塘都抽干了,水挖光了,塘泥铺满了水田。
虽然次年的水稻仍旧颗粒无收,但好歹那个冬天鱼和泥鳅每家都吃到够。直到现在,那水渠在田间地头仍旧随处可见。
村长还是不死心,于是专家再次去调查,这次是专家跟农户直接交流。最后才明白,原来当地气候多变,每年不定,没有规律,所以当地传统就是每年都种很多种植物,这样一来,无论气候如何,总是有一点收成的,至少不会饿着。这几番折腾让村民们吃尽苦头,而村长大人,提拔到上面继续做官去了。
这件事对方天行的观念影响很大,使方天行更深刻的意识到,客观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主意,在现实中太容易碰壁了。
真正在现实中有效的方案,一定是经过更大的、更全面的客观现实的检验的。
天圆地方,四时五令,皆合乎理,亦为常理。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犹如老树川流,云彩轨迹,阴阳星动,络绎有序。
观人则为观己,切记四字谨言慎行,才能真正的贴近群众。
你我皆为镜,相互衡量,为常理,亦为道理。山水间,市井里,亦是自然纲常,皆有迹可循,无迹,又如何查探?
但更讲一个处处留心,犯错能改,百样人,同样米,浅近深远,细细磨合,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故而有混浊不堪,我辈始,清浊自成,拿捏有份。不因以失而失,以得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