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人外出时喜欢系领带,通常来说颜色越鲜艳越好,同时价格越低越好,和当年的红杉军一样,由于当时的红布是最便宜的,所以克罗地亚人养成带“红领巾”的习惯。
更让安格斯头痛的是,这群克罗地亚人大多数既不会英语,也不会德语。而且他们相当讨厌印度人,拒绝当地印度土兵加入,并且不允许运输队佩戴武器。
如果不是他们不认识路,甚至连向导都不想带。最后他们居然雇佣了几十个向导,真不知道这群人是有钱没处花,还是怕迷路。
根据契约英军将在货物运送到喀布尔之后支付报酬,同时契约正式成立。安格斯将负责之后十二个月英军的补给问题,英国人每月则需要支付10万英镑的报酬(100万盾)。
很快运输队就集结完毕了,这是一支超大规模的队伍。毕竟红海公司的保镖就有800人,同时还有2000名印度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驼夫和苦力,还有少数的后勤人员。
在安格斯的想象中,阿富汗人应该和印第安人差不多,骑着马拿着弓箭,挥舞着简单石制工具。通常是几十骑的规模,放几枪就能吓跑。
现在自己手上有一支800人的全副武装的军队,甚至还携带有火炮等重武器。虽然都是些3磅炮、4磅炮这种小口径火炮,但是打一些土著应该足够了。
之前启程的还有另一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队伍,由于多次遇袭武装护卫人员已经到达了500人。而且这些英国人衣着整齐武器精良,一看就知道是正轨部队。
只不过其中还参杂着大量的印度土兵,或者换个说法印度土兵中混杂着英国人。两支部队的规模差不多,英国人要去的是阿富汗第二大城市白沙瓦。
白沙瓦距离印度英军驻地要近得多,而且地形开阔不适合伏击,也相对较安全。
安格斯不由得有些羡慕,只是在三天后他就收到了白沙瓦补给队全灭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