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饭后都埋头在书房苦读,李通见儿子如此刻苦上进,心里也是倍感欣慰。
往常李云生休假回家须也偶尔会读书,但更多的时候确是搬弄些淫词烂诗想着法去讨好那春风楼的妓子,今次回来倒是判若两人。
心情愉悦下的李通这几日也是难得的大气了一回,好肉好汤的备上,倒是让瘦弱的李云生好好的补益了身体,脸色更显红润起来。
匆匆三日过去,书房中的存书已被李云生读完,抬头伸了伸懒腰,李云生只感心灵清明,无数的学识流淌过心间,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起身推开书房侧窗,几许黄叶漂然落下,已是深秋季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算算时日。明天便是返回镇上学院的日子,因为早上有课,所以家居较远的学子都是提前一天回到学院,以免耽误了课时。
李云生家境虽然尚可,但可还没有到达拥有马车的地步,要知道马车可是和身份地位相挂勾,王朝中不入品级的官吏是禁止使用马车的,而且各品级的官吏使用马车都有严格的品介划分,不可逾越。李通一个小小的里正,自然是属于不入品介。没有使用马车的资格。
要说骑马的话,就李云生的身子骨,稍稍颠簸几下都不知道是人骑马还是马骑人。
所以李云生去镇上学院只能是靠着两条腿走路过去。好在南方地势也不算崎岖,山路还算好走,不然就李云生这体格真还不好说。
三娘早已为李云生准备好行装,都是些路上的吃食和换洗的衣衫,装有几两碎银的钱袋子也放在里面。李云生拿上行装便要去寻李通告别,寻遍院子也不见人影,估摸着又出门自忙去了。李云生也不甚在意。毕竟刚穿越过来对自己现在的身份还不怎么适应,须要些时间慢慢磨合。
给正在浆洗的三娘招呼过后,李云生便踏上了返程。
一路无话,行行复行行。待到太阳将将落山时,一袭青袍的李云生回到了镇上的学院。
小埠镇,隶属于平川县,,位于平川县城南郊的平江河畔,镇上仅就一条街道沿河而建,得益于水运交通便利,确也显得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些繁荣,商铺林立。
学院则处于镇东街尾,名为平江书院,乃是夫子杨宁安开设。也是整个镇子唯一的书院。
说起杨宁安杨夫子,确是也有些来历。身有秀才功名,早年曾在府衙中做过师爷,年老体衰后便告老还乡,在镇上开设个小书院收录些后辈读书人教授。即可打发闲暇时间,也可博取些清名。
平江书院是个三进的大宅院,占地十数亩,全是青砖青瓦建筑,门头牌匾上书“平江书院”四个行书大字,乃是平川县尊李承泽所提。门扉两侧刻有一副劝学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因为明日才开课程,此时学院便是显得冷清,学子们不是还未返回,便是返回到镇郊租住的民居中休息了。
回到自家租住的民宿,同租的室友叶良才已是先来一步,此时正双眼迷离的盯着手上书本用功。
书本早已被翻的破旧不堪,显然是主人非常喜欢这本书,经常性的手不释卷才造成这搬磨损。
说起这叶良才,确是李云生在学院中唯一说的上话的朋友,无他,都是春风楼的常客,时常结伴而行。关系铁的很,故而便搬到一起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