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所以后面没有了)
有人说,华夏电影里面,类型片不是有很多么?
是,类型片的确很多。
但实际上,真正可以说挣钱的题材,只有两个。
一个是喜剧,一个是青春片。
后来青春片因为一味的跟风,导致这个类型也被砍掉了半条腿。
换句话说,在华夏做电影,不做喜剧,你根本赚不到钱。
就算是一些主打硬汉题材的作品之中,也大多数都会加入喜剧元素,又或者是一些比较搞笑的桥段,又或者本身带着各种zz光环的猪队友。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实际上,就算是完全的恐怖片之中,除去一些特别的cut片之外,大多数也会加入一些十分搞笑的因素。
只是那个时候,你被恐惧支配了情绪,发现不到喜剧的因素而已。
严格意义上来说,看电影本身就只是为了能够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寻找一份慰籍。
喜剧,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甚至很多人看电影,只是为了能够笑出来而已。
那么既然有了需求市场,那么喜剧片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但喜剧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因为只是单纯的搞笑而搞笑,也不能只是单纯的堆砌包袱而搞笑。
比如说珺如姐的《妖妖灵》。
这个片子,如果放在如今港娱刚刚式微的时候上映的话,那么票房应该是可以的。
可如果放在十年之后,市场已经完全成熟,人们的观影体验已经被逐渐喂刁之后,再上映,那么等待它的就只是扑街而已。
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是天平的两端。
只是一味的怪罪市场需求,而不反思供给的是什么,这一点显然是不道德的。
而一味的怪罪市场供给,不反思市场需要什么,那也是耍流氓的。
朱因的演艺生涯遇到了瓶颈,事业受挫。
爱情方面,却又遭遇了情感波折的情况下,也就难怪她会如此迷茫了。
“所以茵姐是拒绝了么?”王辉叹了口气,无奈地问道。
“我不知道。”朱因撇过头去,根本不敢看向王辉。
“不知道?”朱因的回答,让王辉微微一愣。
同意就是同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不知道是什么鬼?
可看到朱因的反应之后,王辉终于笑了。
腻乎了几天,王辉意外接到了一个电话。
冯六爷的电话。
“辉子,有没有兴趣投资一部电影?”冯六爷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王辉的兴趣。
这个年代的冯六爷,是内地商业片的no.1。
失手不多,拍的也算高产,虽然有几部作品,明摆着就是为了捞一笔,但却也能够拍出《唐山大地震》和《1942》等在当个时代,能够上映的片子。
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电影人之一。
但这位冯六爷的脾气太大了。
小钢炮了解一下。
这个时间点……
应该是《集结号》吧?
王辉笑着问道:“六爷,有什么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