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看着杜构,微微一笑。“清河啊,你这诗可有名字?”
名字?观书有感?杜构心中摇摇头,这名字不行,文不对题啊。
想了想,杜构出言道:“回陛下,此诗便叫月夜奏对吧。”
杜构也是不要脸,他是想到了隆中对,人家隆中对定下了天下三分。他这月夜奏对呢?提醒后代要经常给池塘换水?
不过杜构无所谓,反证他不要脸。更何况不光他自己不要脸,李二听完,同样满意的不得了。
吐故纳新,这好歹也是一个极好的国策,取名月夜奏对,没准百年后,今天晚上的事会传为佳话,为世人称颂啊!
李二好面,最喜欢的就是这个。
“哈哈哈,好,好一个月夜奏对,清河当真是大才。”李二和声一笑,道:“既然这月夜奏对是你所写,那一事不劳二主,这名字也由你写上吧?”
杜构心里一松,还好,只是写字,要是再让他作一首诗,他还真不一定能想起来。
接过扇子,杜构闭目养了养神,然后睁眼抬笔用墨,月夜奏对四字一气呵成。
写罢,李二欣喜地接过扇子,等了一会,待墨干之后,满意的合上了扇子,回到了座位。
李二心满意足了,现在他看杜构是满意的不得了。
“清和啊,你进殿时,抬来了两个箱子,这第一个箱子朕看了,那另一个箱子是什么?”
杜构闻言,神情一凛,正题来了,他进宫,为的就是这事。
“回陛下,其实今天做的这首诗,它的灵感来源于臣之前的做的一些事。”
“哦?”李二来了兴趣。“什么事?”
“陛下,家父生病之前,经常带着臣和舍弟到城外的庄子上耕种,体会农耕之艰辛。”
李二等人暗暗点头,这种是很常见,不管是真心也好,作秀也好,反正一到开春时节,李二和一众大臣都会携家带口到城外的私人庄子上呆几天,亲自下田耕种,算是对新的一年粮食丰收的期许。
杜构顿了顿,接着道:“今天开春时,家父在耕种时,曾一直念叨什么农民耕种难,耕牛少什么的,臣偶然听到,想着替父分忧,便暗暗记下,或许是老天爷为了成全魏臣的一片孝心,让臣偶有所感,得到了此物。”
杜构说着,指了指箱子。
箱子里装的,正是曲辕犁。他要进献曲辕犁,必须要有个理由,要不然凭空进献,反倒弄巧成拙。
李二听了,微微点头。却没在意,在他看来,杜构或许是研究出了什么不值一提的小玩意,自诩得意,来此献宝罢了。这是很正常,哪家都有这种孩子,自己琢磨出了一些幼稚的玩意便自鸣得意,然后便迫不及待的向爹娘献宝,获得夸赞。
杜构虽然不是李二的儿子,但是杜如晦现在病重在床,神志不清,杜构把他的“小玩意”带进宫也算情有可原。
“哦,你有心了。”李二不咸不淡的夸了一句,然后突然想起召杜构来的目的,一拍桌子,急忙问:“清和,你父亲现在病情如何了?”
房玄龄闻言,也是猛然惊醒,他们差点也忘了这事。
杜构见李二不在意他的“小玩意”,有些郁闷,不过却没表现出来。
“回陛下,臣尚且不知。昨日臣有幸请到了孙道长过府给家父诊病。孙道长诊断过后,为了给家父治,病便清退了我家后院的所有人,杜绝任何人进出,臣得不到任何消息,据道长说,还需要一些时日方才有结果。”
李二心里一沉,沉默一会,叹了口气。“哎,克明他......”李二再次叹息一声,道:“罢了,既然孙道长在,朕也就不多事了,这样,清和,你回府之后,询问孙道长,问他需要什么,你告诉他,只要能治好克明,他要什么朕给他什么!”
杜构心中一震,看着满脸认真的李二,他心里微微感慨。不管真心还是假意,李二身为天子,能为臣子许下这等诺言,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臣替家父谢过陛下隆恩!”
李二摆摆手。“不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