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南易的思绪往下半身下沉,可刚降到肚脐眼的位置,就被他猛的一下又拽回到脖子以上。
“彩片,彩色的隐形眼镜,这不就是美瞳么,美瞳啊……”
在脑子里搜索了一下记忆,南易发现自己对美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既不知道这玩意大概卖多少钱,也不知道潜在市场具体有多大。
只是依稀记得上辈子他在公司写字楼里,遇到过的好几个女人应该是戴美瞳的,因为她们的瞳孔隔三差五的会变一种颜色,一会黑,一会金。
“隐形眼镜应该有日抛、月抛、年抛的不同使用时长版本,如果现在介入美瞳领域,拉几个盟友制定行业标准,把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把美瞳做成快消品,这样是不是有搞头?仅靠专利又能把低价搅局者挡在外面多久?”
南易思考了一会,就把美瞳的事情先放下,了解太少,现在多想无益。
“永尾君,我们已经沟通好了,三围也已经量好。”南易刚从自我思维里释放出来,花泽凉子就走到他身边说道。
“啊,这么快,雅典娜,辛苦你了。”
“不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花泽凉子一边微微鞠躬,一边客气的说道。
“不知道我要支付多少订金?”
“一共4万円,永尾君可以先支付我2万円。”
“还真不便宜。”
南易腹诽一声,从兜里拿出一沓钱点出四张递给花泽凉子,“雅典娜代表正义,星矢愿意相信你,请收下,这是全款。”
花泽凉子笑了笑,把钱接了过去,“谢谢永尾君的信任,虽然我很想当雅典娜,可我知道自己做不到,我只能当城户纱织。”
“城户纱织很好,我们毕竟生活在人间,而不是在天界,我以后可以叫你纱织酱吗?”
“可以的,永尾君。”
南易玩味的说道:“纱织酱,你可以叫我星矢。”
花泽凉子两颊一红,并没有回应南易。
看着花泽凉子的绯红,南易呵呵一笑,“纱织酱,不打搅了,衣服做好以后请给我打电话,我的号码雅美知道。”
“哈…哈依。”
牵着南无为的手,南易走出凉子衣料品店。
刚走出一小段,南无为就冷不丁的来了一句,“爸爸,星矢和城户纱织是什么关系?”
“星矢是城户纱织干爷爷的亲儿子,然后星矢和城户纱织一起长大,青梅竹马,就像你和暖暖一样。”
“雅典娜呢?”
“雅典娜啊,她是神,可以不断转世,圣斗士里,她这一世的转世就是城户纱织,所以啊,城户纱织是双重人格。”
“什么是双重人格?”
……
父子两个一问一答,话题从漫画扯到了医学上,直到南无为问的问题,南易回答不了,这才暂时结束了问答模式。
后院,萩原小百合从温泉池里舀起一瓢水,来到旁边的按摩床边上,倾斜水瓢,从南易的后颈一直浇到小腿。
浇完一瓢,再来一瓢,等把南易身上搓出来的星星点点的淤泥冲洗干净,这才拍了拍南易,示意他翻个身。
南易翻了个身,把左手臂抬了起来。
萩原小百合抓住南易的手腕,另外一只手套着搓澡巾,先在南易的手肘上用力搓了几下。
“店里的生意如何?”
“和往年差不多,没太大的起伏,换季的时候生意会好一点,今年到现在的营业额差不多7千万円。”
“有点少。”
“已经不少了,一年的营业额可以超过3亿円,除掉公司拿走的,利润还能剩下55%左右,就是……”萩原小百合欲言又止。
“怎么了,有话就说。”
“店里没太多事情需要忙,我每天在店里几乎就是发呆。”
“无聊了?”
“哈依,我想再开一家其他店。”
“迟一点再想开店的事情,我马上就要去孟买,你跟我一起去。”
“真的?”
萩原小百合脸上露出惊喜,眼睛火辣辣的看着南易的脸。
南易眨了眨眼,萩原小百合一声欢呼,旋即,摘掉手上的搓澡巾,人爬到按摩床上……
……
第二天。
还没到中午,上戸雅美就差人给南易送来了长期信用银行的一部分资料。
拿着资料,南易就坐到凉亭里。
没去店里的萩原小百合马上给南易端来茶水,然后站到他的身后,轻轻揉捏着他的肩膀。
南易闭眼享受了一会,睁开眼开始翻阅资料。
长银是以经营长期投资性贷款业务为主业的银行,业务特点是为新建、扩建、改建和设备投资的企业提供长期贷款,贷款期限多在1年以上,15年以下。
提供贷款的方式有发放长期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或通过购买企业股票、债券的方式,向企业提供长期资金。
长银资金主要来源于发行股票、金融债券和可转让定期存单,以发行金融债券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吸收客户存款也是其资金来源之一。
长银与一般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一是前者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股本金和发行金融债券,后者主要靠吸收工商企业和个人的活期存款;
二是前者以向企业提供设备投资贷款和其它长期投资贷款为主业,后者主要以向工商企业提供短期贷款为主业。
但是,除了以经营政策性长期信贷业务的各种银行以外,长银和商业银行都是以追逐盈利为其主要经营目标,长银同样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
五十年代,根据长期信用银行法,日本的三家银行——兴业银行、劝业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改组成长期信用银行,其中劝业银行被一分为二,一半成为普通的商业银行,另外一半改组成长期信用银行,通常“长银”指的就是这家银行,另外两家银行继续使用本来的名称。
1952年,长银在原日本劝业银行的基础上成立,政府以认购优先股的方式提供了50%的资本金,在成立后的三年内,大藏省认购了长银全部金融债券的40%,拥有深厚政府“基因”的长银可以说算是半个国家银行。
60年代初,伴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长银的业务发展迅速,在1963年,长银为日本国内制造业提供了几千亿円的资金。
80年代初,长银制定改革措施,希望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信贷转向投资银行业务,但并未获得外部监管部门和内部保守派的支持。
“有意思。”
南易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目光就扫到下面一段被红笔描出的文字:长银有多位高层是大藏省退休官员,这批人亦是长银保守派的中坚力量。
长银向不动产企业大量发放贷款,以及直接投资不动产的策略皆由保守派提出,并且,贷款审核部门的审核权主要控制在保守派手里。
“这里得好好查一下长银投资的不动产都有哪些,又是从谁手里收购来的。”
南易在这段资料边上画了一个问号,接着往下看。
在贷款投向上,作为一家具有政策属性的商业银行,长银在成立之初,主要还是聚焦于符合“国家利益”的行业,服从大藏省产业政策,如二战初期的造船、电力、钢铁、煤炭等行业,以及后来的汽车制造等工业生产类行业。
在长银看来,具有政府支持、符合政府政策导向的企业及这些企业的关联公司,才能够在日本长期生存。
因此,长银在实际的信贷业务中,往往不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作为评判依据,而是更多考虑企业的背景和社会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银有着十分稳定的借贷差。
1945年《临时利息调整法》的制定,规定了银行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票据贴现利率、账户透支利率等金融机构的利息上限。
长银向其他机构发放的债券利率,总是固定在比长期优惠贷款利率高90个基点之上,而长银的放贷利率,则固定在高于日本银行贴现率的一定水平之上。
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长银也在不断壮大。
在1963年,长银的放贷对象包括丰田、东丽集团、川崎钢铁、东京电力、桥石轮胎和东芝等行业巨头,同期,长银也帮助这些企业进行海外拓展。
60年代中后期,在为丰田向羙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提供担保后,长银意识到了海外机会的重要性,因此派遣职员学习外语并前往海外的银行进行培训。
日后长银管理层中的“国际派”,如大野木克信、平尾宏二,就是在这一时期接受了海外的培训后脱颖而出。
随着70年代经济的放缓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需要通过长银进行贷款的需求越来越少,使长银的长期发展遭到威胁。
因此,包括大野木克信在内的“国际派”开始倡议对长银进行改革,而大野木克信主张公司向投资银行方向转型的建议,也获得了长银高层的认可。
1983年底,由于金融监管原因,银行虽然仍不被允许在日本内部介入债券和股票业务,但可以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参加海外市场的债券承销。
长银由此计划成立一个“投资银行组”,进行债券交易、投资顾问以及系列产品等新业务的开发。
在长银1985年发布的战略规划中,改革的领导者马里奥·水上抨击了目前日本金融制度的落后,并指出长银的改革方向,其中主要包括:
日本金融和经济氛围扭曲,金融制度没有跟上;银行需要转变角色,提供更加先进的金融产品,规模庞大不再意味着利润上升;银行需要建立一个企业融资团队;职员的升迁建立在贡献的基础之上,简化管理层,在薪酬制度上体现个人贡献。
尽管水上的改革受到了长银内部“国内派”的反对,但“国际派”们仍为改革做出努力。
大野木被任命负责投资银行组,平尾被派往纽约,开拓长银的国际资本市场,后来他督导购买了羙国一家从事企业兼并的公司皮耶斯的一部分股份,又收购了一家主要的债券交易商格林威治资本管理公司。
然而1985年起,随着日本不动产和股票泡沫的不断累积,长银改革派的努力化为泡影,泡沫经济带来唾手可得的利润,使长银沉溺于泡沫经济的游戏中,特别是不动产成为长银的新宠。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的升值使得出口大幅下滑,日本经济出现衰退。
为了缓解经济下滑和通缩压力,日本开始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1986年-1987年间的连续降息后,央行贴现率从1986年初的5%降至1987年2月的2.5%,这是二战后的最低水平。
一系列的金融缓和措施,使得日本货币供应量增速大幅上升。
在升值预期、低利率和宽裕的流动性之下,大量热钱涌入股市和房地产。
日本企业对金融资产的投资由1985年前的7.9万亿円增至当下的超过20万亿円,扩大了接近三倍,资金运用于土地投资的比率也上升了2倍以上。
1985年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和房地产无关的企业所拥有的土地资产增加了6%以上,大量的资金涌入不动产和股市,使得这两个市场出现空前的繁荣。
繁荣之下,日本的商业银行自然也加入了这场狂欢,由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开始追逐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通过向商业贷款公司贷款的方式迂回向泡沫产业融资。
据大藏省统计,日本的商业银行向商业贷款公司的融资在全部融资总额中所占比例约20%,商业贷款公司向不动产的融资在其融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达40%。
从1985年到现在,长银的资产由18.4万亿円增长至20万亿円以上,相当一部分的资产估值来自于不动产贷款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