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高超过两米的山东壮汉,手底下还养着三千多小弟,出门最起码带着七十二个对他忠心耿耿的心腹贤徒。
其中还有不少人当年就是山野出身的猛汉。
然后他带着这些人跟你讲道理,说实话要以德服人,你告诉我你听不听?
我想当初认为清华简和竹书纪年之中那些事情就是真实存在的人,也应该会认为这才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真相吧。
毕竟,这才是真得所谓的符合逻辑。
当然,这并不是说某个说法才是对的,留下清华简和竹书纪年的原因也和这个可以说是一般无二的。
因为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听从前人的安排,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
那就是需要明白自己的路是什么,没有一位先生是想要教出来一个小版的自己,教书育人并不是复制粘贴。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思想,在关键时刻不让学生走偏是一个先生要做的事情。
那么同样在仕途之上不让奸佞之辈进入,遏制不法之人占据朝堂,这是一个科举应该有的责任。
而王安石保证了这种责任,也没有封锁这里面的道路。
只不过公平,这当然并不算公平。
这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的漏洞可以让人钻,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十全十美的。
一个制度在不断的完善这个过程,也是他慢慢走向灭亡的过程,因为当有一天你发现这个模式已经没有可以改动的地方了。
那么这个模式,这个制度也就说明它走到了极致,等待他的只能是消亡。
古人也并非都是蠢货,我们看到的问题,当然他们也都看得到。
在康熙乾隆年间,那个时候的朝廷就先后提出来了这个问题,八股文着实空疏无用,实则于政事无涉。
在康熙年间更是一度将这个东西废掉,不许科举再利用八股文的考试方式。
但是在那个时代,取消了八股文他就需要找到一种代替的东西,或者说需要将八股文出现之时的原因再次拿上来,走另外一条可以代替它的道路。
可结果是很明显的,康熙并没有找到这种办法,所以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就只能再次将这个制度给扔上来了。
直到清末时期,我们见到了全体系的科学文化知识,八股文这才被彻底的废弃,同时开始去接受崭新的知识体系,直到进行到现在。
相对于隋唐时期的毫无章法,随心所欲,八股取士你不得不说他的确是一个颇为进步的事情。
但同样我们也要直到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八股和北宋的科举到底孰强孰弱。
这就是我们是需要活力还是需要公平。
在广大的基本盘上,这两者到底哪一个才更加的重要,可同样我们也仍然要注意的事情是。
当所谓公平到达了极致,那么我们是否就完全放弃了活力?
就比如八股取士,到底是八股害人,还是那“不变”两个字更加的害人?
先不说这个东西本就不是十全十美,就算有这么一个东西他是,那你一口气儿用几十上百年。
甚至用几百年。
那么他也会落伍,僵化甚至直接给你跑偏。
所以八股取士与其让我们记住八股之害,甚于焚书,不如让我们变成与时俱进方是王道。
另外八股文为何会一直延续下去,因为无论是明还是清,家天下的体系之下上位者对于臣子的要求也同样是一成不变的。
其实这才是八股不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