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对于这个年龄比自己还小的叔父的结局,是一点不看好,不知所忠,最终的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汉献帝不会认为荀彧是自己忠臣,而曹操也会猜忌于他。
不过,正是因为荀彧自己绝顶聪明,故此,无论是荀攸还是他的好友郭嘉都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规劝于他,因为他们两个都知道,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钻牛角尖,除非是本人自己醒悟,其他人不管想什么办法,都无法说服他。
当事人之一,坐在右边席位最末尾的荀棐却只能扁着小嘴,脸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副极为不开心、不情愿的样子,可是,他知道几位堂兄既然已经做了主,他这个年纪最小的同辈人根本就没有任何反驳的能力。
紧接着,荀悦又看着左席的晚辈们,特意问了一句,道:“你们当中,有谁愿意跟着我一起去益州的,可以,现在就提出来。我来出头劝服你们的父母。”
让荀悦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不但是他的儿子,而且,居然说出来的话与他的原意相反。
“父亲大人,请恕孩儿不孝,儿子不想跟您一起去益州。”荀悦的独子荀康从左席中出列,跪在父亲的面前,说完,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荀悦闻言却并未生气,知子莫如父,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不一定喜欢当官,却性喜繁华,不想到偏远的益州去。
故此,荀悦神色淡然地回答道:“因为年纪还小,棐儿和采儿不能拒绝之外,我们荀家的人去不去益州,全凭你们自愿,就算康儿是我的儿子,也同样如此。不过,康儿,临走之前,为父要告诫你一句,不得为曹氏效力,你可做得到吗?你若是做不到,以后就不要说你是我荀悦的儿子。”
“儿子谨记父亲的教诲,若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儿子会立即弃官归隐乡里的。”荀康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只要汉献帝还在帝位,哪怕他只是个任凭曹操摆布的傀儡,荀康在曹操手下当官,也可以视作为大汉效力,但是,曹操一旦准备篡位,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故此,荀悦才特意留下这番话,他今年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前,这一次,他去益州,究竟能不能从益州活着回来,还在两可之间,故此,他方才说的话,也算是遗言了。
荀彧听了荀悦的话,面色不由得变了变。
就在这个时候,荀彧的二儿子,年龄与金珏差不多大的荀俣却突然站起来,向着荀悦和荀彧拱了拱手,说道:“伯父,父亲,俣儿愿意陪伯父一起去益州。”
“俣儿,这是为何呢?”荀彧困惑地问道。
对于儿子的决定,此时的荀彧有些茫然,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己的二儿子怎么突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还是那句话,知子莫如父,以荀彧看人的能力,自己的这个儿子绝对不是什么忠心于汉室的忠臣。
“启禀父亲,自那金珏于略阳起兵以来,世间关于他的传闻有很多。可是,这些传闻当中大多不但似是而非,而且,互相之间还极为矛盾。儿子是想跟着伯父一起去益州,亲眼看一看这个与我同辈之人究竟有何出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