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刘宏铁青着脸,看着眼前跪了一地的大臣。他们跪着,但一个个都是昂首挺胸的站着。皇帝,乃是孤家寡人。皇帝的权力,来源于大臣,是这些相信他“君权神授”的人赐予的。或者说,是这些人需要一个“天子”来让自己更加合理的享用特权。
没有哪个皇帝会与大臣联合。皇帝最大的敌人不是愚昧无知的百姓,不是虎视眈眈的外敌,而是俯首称臣的官僚。一个握有权柄的皇帝,永远都在和大臣斗。当皇帝与大臣联合时,便是皇帝成为傀儡时。
刘宏可以一声令下,把这些人都拖出去砍了。他可以罢官,可以抄家,可以杀头。但他不能做。尽管从理论上来讲,从此时此刻之前的每一天来讲,他都能这么做,唯独现在,他无法行使任何皇权。
“尚书。”
荀彧跪拜,“微臣在。”
“拟旨。”
荀彧拿起纸笔,起身坐在桌前,端正着等待皇帝开口。
刘宏缓缓地吐出一个个文字,“着,皇长子辩,为太子。以……”
“皇上圣明!”百官一齐欢呼,打断了刘宏的话。
刘宏面无表情,并未因为他们打斗胆而有所表示。依然平静的吐出一个个字,“皇子协,封赵王,以赵郡为封国。”
“陛下。”袁隗开口道:“赵王刘豫尚在封国,无罪。”
“怎么?”刘宏的语气依然平静,毫无怒意,微笑着问:“朕的儿子要封王,还要挑地方?”
袁隗低下头,道:“请陛下三思。”
刘宏伸出手,拍了拍低垂着头的何进,微笑着问,“大将军,朕给儿子谋点富贵,不成问题吧?”
何进道:“皇上金口玉言,皇上的话就是天道。”
这不是问题。实际上,因为推恩令的存在,汉代对封王的犒赏是非常慷慨的。比如说刘宏的曾祖父刘开,是汉章帝第六子,封为河间王,以涿郡、渤海郡、乐成郡三郡之地作为封国。乐成郡因为是王都所在,改名为河间国。相比较起来,郭松仅仅以一郡之地作为封国,比起刘氏皇子的封王,还是差得远的。
但是,在推恩之后,轮到刘宏的父亲,却只是一个小小的亭侯。也就相当于赵云的侯爵级别。
刘协这一个郡的封地,不出三代推恩,就剩不下多少食邑了。
刘宏收回了按在何进身上的手,继续说:“贵人王氏,封赵王太后,随赵王就国。”
何进带头高呼,“皇上圣明。”
百官一齐附和,“皇上圣明!”
刘宏笑了笑,道:“俗人娶妻,要有彩礼。嫁女,要有嫁妆。大将军既然出身草野,想必熟知吧?”
又是郭松!!!何进直咬牙,刘宏的女儿嫁给了郭松,刘宏的儿子娶了郭松的女儿,这两人是亲家!但所有的情报都显示,郭松已经是个植物人了,就连董太后亲自去拜访,都是失意而归,绝无虚假,应该不必担心。
退一万步讲。刘辩已经是皇太子,只要自己能掌控住朝廷,区区一个藩王,根本构不成威胁。中国历史五千年,造反成功的藩王也唯有朱棣而已。何进再蠢,也不会比建文帝更蠢!
“陛下所言极是。嫁女,娶妻,都应随礼,这是人之常情。”
刘宏点点头,道:“以中山国,为万年公主嫁妆。以巨鹿郡,为赵王彩礼。两郡归夏国公所有。”
“陛下三思!”百官立刻劝谏。
杨琦道:“陛下,夏国公已经命不久矣,何必再如此封赏?何况……”
“杨琦!”刘宏提高了声调,缓缓地问:“这天下,朕说了还算不算?”
杨琦唯有跪伏,“唯陛下圣谕。”
说到这,刘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便缓缓问:“大将军还有什么要说的?”
何进道:“董太后既然是藩王妃,理应离京就国。”
“你!!!”刘宏大怒,指着何进就要骂,可瞪圆了眼睛,怒火几乎要喷出来,却又无可奈何的垂下了手,有气无力道:“太后爱孙子,让她随赵王居住吧。”
“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这四个字,在今天听起来格外讽刺。刘宏苦笑道:“还有什么事情?”
何进道:“北军中侯赵云……”
“罢官,发回原籍。”
“云中太守马三。”
“罢官,发回原籍。”刘宏摆了摆手,道:“凡是郭松的门生故吏,一概罢官。夏国地方不小,他们应该不愁去处。”
“诺。”
刘宏道:“拿冀州的地图来。”
宦官拿出冀州地图,汉代的制图虽然不算精确,却也足以表明各地行政区划。负责管理诸侯、藩属国事务的大鸿胪上前。
刘宏问:“夏国有多大?”
大鸿胪把三郡的范围指给他看,“东西约四百里,南北约六百里。”
刘宏看着歪歪扭扭的分界线,道:“分的太复杂了,简单点。”
说罢,便沿着一条河流划过,道:“以此为界,南边纳入赵国,北边归夏国。”
大鸿胪定睛一看,是横贯巨鹿郡中部的一条小河——泜水。它的位置在巨鹿郡郡守所在的瘿陶县南部。如果以此为边界,那么在下曲阳县已经封给赵国的情况下,巨鹿县剩下的十四个县,只有三个县是归夏国的。赵国将得到其中的十一个县。看来从骨子里,刘宏还是提防着郭松的,哪怕他是一个没有儿子的植物人。
分完地,刘宏问:“大将军,可还有上奏?”
何进看他这个时候都还在惦记着削弱郭松,不由得松了口气,看来刘宏还没有愚蠢到想要借助一个异姓王来夺回皇帝权威的地步。如果说何进只是集结百官逼宫,那么换了郭松来干这件事,就是要奔着改朝换代去了。
何进道:“微臣没有其他上奏。”
“那好。尚书,宣旨吧。”
荀彧将写好的圣旨交给刘宏过目,内容很多,篇幅很长。刘宏认真确认刘协的确被封到了赵国,地盘也写的清清楚楚,这才说:“大将军也看看。三公九卿,也都看看。”
百官传阅过后,又一齐跪拜高呼,“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