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目的是将泥料中残余气泡排出,并使水分进一步均匀,以防止烧成过程中产生气泡、变形或开裂。”
“下一步就是揉泥,你看那边。”用手指指旁边的几个工人,都坐在一条长板凳或平整青石板上,俗称码头。
凳子前低后高,便于用力,凳面上垫一块白布,工人骑坐在凳上双手用力揉压泥团,依次将空气排挤出。搓揉成长条形后,竖起压短,进行第二次搓揉。如此反复,直到达标。
“别的地方手法类似揉面,泥形呈旋涡状。另一种形似羊头,俗称卷羊头,龙泉这里工人大都采用这种方式,效率更高。”
走进屋里,五六个工匠正在拉坯,苏渊眼前一亮,近距离观察。取一块加工好的泥团,放置在拉坯机的转盘中心。打开电使转盘转动,双手均匀用力压泥团使之平滑。
开孔压底,从泥团顶部用双手拇指慢慢压下,同时向上挤压和向外拉大泥孔,用左手的掌心下压泥团开孔后的中心,并向外推动。
用右手的四指从中心逐渐向左向上提和压,同时以左手扶住外沿,翻起泥团的外沿。
双手挤压泥壁,左右手配合向上提拉,形成泥筒。双手均匀用力,将泥筒拉高。
将左手伸入筒内,与右手同步向上拉高和向外扩展。重复扩展,拉成陶瓶的基本形。
动作要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从底部延伸到口部,并保持造型匀称美观。
毛正聪看苏渊十分认真,笑着解释道:“拉坯需要先测量原件大小,再根据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规律,仔细计算出坯的大小。在拉坯成型的过程中,比率计算是在原件数据基础上加20%左右。”
“现在即便是学院导师作品,与过去工匠设计的图样相比仍有不小距离。过去工匠会根据不同工序来细分工种,每人只专注完成自己所负责部分,长年累月练习,在细节把握自然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苏渊突然有种自己动手的冲动,要知道流云手可是昊十九的拉坯绝技,但强行忍住冲动,等回去再说。
可能是看出苏渊的用心,毛正聪感叹道:“在龙泉当地很多业内人士谈论青瓷时都会提到市场占有率低、创新度不够、品牌影响力欠缺等问题,是造成如今行业萧条景象的原因。”
“在我看来因为青瓷是单色釉,如果有黑点或是气孔,任何东西是掩盖不掉,这就对烧造工艺提出极高要求。”
“由于这一点,批量化生产质量过关的青瓷至今仍是难题。成品率低,产量很难把控,就算订单来,甚至会面临交不出货的问题。这才是造成市场流通量低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