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知县在府衙是说不上什么话,但老朱也是尽力周旋了。
该道的谢还是要说,不然就是不懂事了。
毕竟,自家只要在余杭县界面,就少不得老朱这个大腿。
“知行此言差矣,你是我余杭县衙之人,本官自然不会任由你被人冤枉。”
朱知县挥手道。
表示,你是我的人,我会罩着你的。
宁晏适时的表示了一番感动。
两人互相刷了一波好感后,朱知县终于把话往正题上走。
“新粮试种之事,你真是让本官意外呀!想不到,朝廷和各地官员,费尽心机,也不得其法,却在你的手上成功种出秋粮。”
对朱知县来说,这件事可以说是老天爷追着赏下来的功劳。
新粮试种成功,而且还是在他余杭县境内。
等到朝廷定论,他这个余杭知县,妥妥的大功一件。
这就是朱知县得意的原因。
天上掉馅饼的事本来就稀奇,而且这一次,是照着他的头上砸的,躲都躲不掉。躺着就把功劳给捞了,能不爽。
得亏当初自己慧眼识人,把宁晏弄进了余杭县衙做文吏。
这才人才,就应该早弄进来。
想到这点,朱知县越发的得意。
只是可惜,小小的余杭县衙,是不可能容纳宁晏这尊大佛了。
仅仅是秋粮一事,朝廷定会有封赏。
“秋粮之事,不过是侥幸。”
宁晏拱手回答。
“小时候,家中路过一位高人,跟学生说过这秋粮之事。恰逢今年朝廷试种新粮,又恰今年江南欠收,家中拮据,学生无奈,才想起此事,误打误撞,结果竟然种出了秋粮。若是如此为县尊分忧,学生心中甚慰。”
反正宁晏心里已经打定主意了,你问我怎么会种秋粮的?别问,问就是,小时候,我家门口路过一位高人……
这个借口,必须一直用下去。
毕竟,整个大宋,也只有一个范仲淹。相信大部分人,还是会相信自己的规划。
“如此倒也是奇缘。此事恩相想必已经与你言明,本官就不多置喙。”
对宁晏的说辞,老朱十分意外的并没有计较。
宁晏表示非常认同。
就是嘛!
一把年纪的人了,老是较真干嘛!
尤其是那种又姓范,又都七十好几的人了,还非得较真。
讨嫌。
糊弄糊弄过去不就行了。
“此事朝廷不久自有定论,你且在县衙之中,静候消息便是。”
朱知县继续道。
担心宁晏着急,朱知县还表示安慰。
宁晏倒不是不在乎这事,而是心里又逼数!
自己人微言轻,一个小小的余杭县秀才而已。对于秋粮这件事怎么看,是上面大佬们的事,自己根本做不了决定。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庸人自扰。
不过,小小期待一下还是可以的!
说不定会封官,不过大宋的官一言难尽,连一条河,都有好几个河官管着,期待值属实不高啊!
接下来,老朱又对宁晏表达了一番无营养的赞赏,宁晏也顺势来了一波商业互吹,愉快的结束了话题。
从朱知县的公房出来,宁晏回到后衙文吏的班房,开始了枯燥乏味的摸鱼……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