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城外小山上的寺庙,又修葺了。
唐清安故地重游,面对笑脸相迎,一脸谄媚的和尚,露出一如既往的温和。
他的身后跟着林如海,往山顶闲逛而去。
林如海看了眼身后的寺庙,心中默默的摇了摇头。
虽然这片不起眼的寺庙,背后大有来头,但是此地的主持,并不是很灵光的样子。
例如修建寺庙,挑选这个时候,真不是好主意。
金江镇的百姓很苦。
唐清安知道百姓的苦。
宗教就是在精神上,安慰百姓的苦,让百姓承受这些苦,等待来世的善报。
现在还不是时候,至少在分田之后,让百姓的生活好起来。
林如海是朝廷的流放之罪臣,但是金江镇上下,早已忘记了他的身份。
凭借他的才能和治理经验,已经获得了金江镇官员的认可,为明年的分田,以及即将设府之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各地的官员,已经开始奔赴金州,唐清安带着林如海,逛着这片能眺望金州城的山。
同样的凸起之处,每次看山下的城池,都会有新的变化。
作为辽东的政治中心,金江镇的文武官员,都在此安家,加上工匠军民。
已经是一个二三十万人口的大城。
“任何能兴起的势力,必当法令一出,则莫不遵守,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事。
当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事时,必定不是兴起之势力,而是积弊日厚,人心不古,政令不通。”
唐清安感慨道。
林如海知道将军的感慨来自何方。
前番金江镇刚出炉的,放在国内的环境,是不近人情的条令,不可能落到实处。
而金江镇却毫无波澜的遵守,没有引起一丝的涟漪。
唐清安不如林如海,随地可捡起古今事,以此比拟之,但是唐清安有自己的想法。
他平辽侯的身份,同样令林如海不敢随意评论。
林如海沉思后,笑道。
“犹如大宋开国。”
作为一方势力的领袖,唐清安要从高层建树,竖立新风,也希望听到更多才人的建议。
林如海的论道,唐清安听得认真。
“面对周围各方联合绞杀的局面,更有北方大辽虎视眈眈,仍然能南征北战,统一中原。
大辽盘踞万里,因为积弊,被金国取而代之,夺去一半大宋之地。
当金国内部矛盾重重,积弊显现,则被蒙古代之,最后灭掉不想改变的南宋。
所以前番得知将军的政令,虽然听起来严厉,在下却不担心无法施行,因为我对新生的金江镇有信心。
金江镇能兴起,必定是政兴人和,才有兴盛之势,以此便利,政令一出,当然是各地遵守。”
“哈哈哈。”
听到林如海的话,虽然有拍马屁之嫌,却也不无道理。
唐清安既然敢做出如此的禁令,当然有他的把握,多少贴合林如海之言。
此事虽然大,却并不难解决。
倒是金江镇将要进行的大变革,虽然看上去更加的轻易,却是牵动全局的大事。
因此值得唐清安最大的重视。
林如海到金州,他的才能和经验,为金江镇提供了足够多的指点,避免可能的弯路。
辽东是卫所制度。
已经证明了,军队管理地方是不行的。
哪怕后世,也要保证军队的纯洁性,杜绝了军队经商之事,一刀切下来,军队退出了所有的商道。
金江镇的军队,同样只负责军事。
所以辽东的土地上,要改动旧有的制度。
重新恢复州府,文官管地方,军队负责打仗。
“金江镇的官员,多起于微末,虽然都是人才,却缺少响应的经验,很容易关起门来造车。
事关数百万民生之事,哪怕一定的错误,都会导致伤害不少百姓的利益。
幸亏林公入我金州,不然我心难安啊。”
唐清安赞扬道。
林如海不敢自专,谦虚了一番后,才认真说道。
“国内朝堂不提,地方上分设三权,分别是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掌行政,监察,军事三权。
三权分立只听命于中央号令,互不统辖。
下又设府,府下设县……
因为国内之大,必然选择如此,而金江镇却不必全学。”
林如海畅畅而谈,言之有物,又顺应金江镇的需求,唐清安细思之后,深感有理。
……
葛藟向夫人请假,她还有她的哥哥,回家乡祭祖。
金江镇这回收复了大量的失地,其中包含了葛世峰兄妹的家乡,趁着年关前。
葛世峰想要带领妹妹,回家看一看。
“你们两兄妹可算是熬出来了。”
周氏怜惜的拉着葛藟的小手,当年葛藟进来府里的时候,还是七八岁的小丫头。
一晃多年过去,当时还朦胧胧的丫头,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成为了标致的少女。
在府里多年,葛藟默默做事,哪怕受到委屈,也没有一丝的怨言,尽心尽力。
府中谁不夸她,以她的品性,也不怨夫人独宠她了,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养。
她的哥哥,更是成为了金江镇子弟新一代中的翘楚。
葛藟低着头。
秦可卿向周氏说道。
“这丫头多年未出门,一出门就是出远门,路途不便,把我的马车安排给她。”
“夫人。”
葛藟急了,想要拒绝。
周氏拉着葛藟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