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此时心急如焚,虽然不知道洛阳的具体情况,但是他只感觉到心中志忑不安。
于是他催促道:“董将军,咱们这走走停停,何时才能到得了洛阳?如今大军俱是骑兵,不如全力前进,天黑前我们就能进城了!”
徐庶说得不客气,董卓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郭嘉插言说道:“徐兄何必这么紧张,前面就是黾池县城,咱们暂且歇息一下。我算定朝廷会派人来阻止我们,能不能进洛阳,就在此一举了!
徐庶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懂郭嘉了,原来只是好酒嗜赌的一个浑小子,现在却俨然有了文士的风采,而且董卓对他言听计从,奇哉怪哉!
董卓公然上书要清除宦官,在朝廷上引起轩然大波。
除了傅燮与盖勋,还没有哪个臣子敢这样上书直谏,而且董卓手握数千精兵,更让朝廷不得不重视起来。
何进闭门不出,这种琐事只有袁隗做主了。
事先袁绍已经与袁隗讲过了此事的利害关系,而且袁隗此时对董卓一肚子不满,也需要发泄一下。最后商定由河南尹王允出面去劝说董卓,最好劝说让他去并州上任,最次的话也是让他留在河东郡,不要进入京畿之地!
王允接了诏书,马不停蹄前去阻拦董卓,终于在黾池双方会面了。
“听闻王使君与宦官素有嫌隙,也是这些没卵子地让使君身陷图,以至于逃亡数年。如今使君前来,可是要接董某大军入洛阳,一同诛杀宦官啊?
不待王允宣读诏书,董卓便先发制人说道。
王允乃天下名士,所作所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这么多年与宦官作对,也算是一个榜样了。
王允受命是阻止董卓进洛阳,但是现在董卓这么一说让他有话就说不出口了。
朝廷给的任务也必须得完成,于是他斟酌说道:“宦官固然是应该铲除,但是眼下匈奴人在河东四处劫掠,乃是大汉心腹之患,不得不除啊。董使君不如暂且回河东,先铲除匈奴人后再..
董卓哈哈大笑,直接打断了王允的话,“匈奴人?于夫罗么?来人,将他人头洗干净了拿给王大人看看。
王允顿时怔住了,这董卓才在河东待了多长时间,这就将匈奴人打败了?
过不多时,果然有人用托盘端上一个人头来。
王允却没见过于夫罗,也不知道真假,看头饰是匈奴人无疑。他暗自思忖,莫不是董卓算到自己会提起此事,故而随意拿了一个匈奴人人头来糊弄自己?一时难辨真假。
董卓也看出了王允的疑虑,又是哈哈笑道:“王大人难道还怀疑这颗人头的真假?
我拿这颗人头是要去洛阳请赏的,朝廷之中难道没有人识得于夫罗么?”
王允见董卓神色坦然,有些羞愧地说道:王某刚才唐突了,使君恕罪。使君年轻时威震凉州,打得羌胡叛军丢盔弃甲,是何等的威风!若是说我朝能打败匈奴人的,唯有使君一人耳!
董卓闻言却叹息一声,神色间的喜色却消失了,“区区匈奴竞然为患若此,未能与冒顿单于一战,实乃憾事啊!”
王允一听颇有些不以为然,自己夸两句,董卓的口气却大了这么多。当年冒顿控弦之士三十万,岂是一个区区的于夫罗能比的。
董卓知道自己说多了,却将错就错,继续说道:“匈奴人从小骑马,最擅长远程奔袭。若在草原之上,他们忽来忽去确实不好对付。但是在河东却没有他们施展的地方,再说他们人数也少,所以能够快速平定,却也不算什么功劳。”
见董卓有些自谦,王允便又客气了几句。
“如今匈奴人已经铲除,董某可以进洛阳为国铲除阉患了吗?
董卓又问道。
王允神色一滞,心中盘算还能以什么理由说服董卓退军。
董卓所率乃是虎狼之师,朝中唯一能与其相比的恐怕只有周元福了。如今周元福宛若一只猛虎盘踞在洛阳,若是再引进董卓这样一匹饿狼,那洛阳的局势必将更加扑朔迷离。
董卓见王允面有难色,便爽快地说道:“王大人不用多虑。若是怀疑董某图谋不轨,那大军便不进洛阳,只在洛阳城外夕阳亭驻扎。董某本意只盼朝廷诛杀宦官,解生民之倒悬。若是宦官伏诛,董某便立刻撤军,回到并州为大汉安定边疆!”
一番话慷慨激昂,王允对董卓也生出了几分好感。
“使君如此深明大义,实乃朝廷之福,某替天下百姓谢过使君!”
于是他也真诚说道。
董卓却笑着摆摆手道:“有王大人这样的明事理的人,才是社稷之福。不过宦官当道,王大人只是一个河南尹,实在是屈才了!若是诛灭宦官后,我必向朝廷保举,王大人当居三公之位方才让人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