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二世在不久之后得到了俄国那边传回来的秘约条款。
作为一个有着浓重德意志情节的君主,乔治二世和彼得一样,血管里流淌着军人的热情。
因此当他看到海宁**赖赖的提醒他要保护海上利益的时候,嗤之以鼻的表情不免就跃然于他那张苍老的脸庞之上。
但让人郁闷的是,他的首相,前不久刚刚换上来的托马斯·佩勒姆·霍利斯,却在这个时候提醒他说:“议会里其实早就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了,有个叫做威廉·皮特的家伙,经常不顾反对的指天画地,仿佛只有让他去做首相并领导接下来爆发的战争才是个正确的选择。”
“是吗?这可真是种不幸,如果有人脑子有病的话,周围的人就应该告诉他才对。没有朋友可真是件可悲的事情。”
听到国王的调侃,霍利斯也有些无奈:“有很多人都提醒过他了,但他毕竟是个病人,我们不能和病人一般见识。”
“看来你们也不是大夫,否则他的病早该痊愈了。”
“他那种病,就算是大夫恐怕也没办法吧。”霍利斯有些时候还是很严肃的,但国王想要调侃某些人,他不能不跟着一起起哄。
而且这位国王也曾经亲赴沙场,本身也是很值得尊重的人。
听说海宁对他的评价就一直很高。
不过双方显然仍处在敌对的立场上。
虽然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有很多人都在试图缓和双方的关系,而且从印度那边传回来的情报来看,追随海宁从事贸易,让东印度公司的获利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虽然有人认为这是清国大幅度开放贸易的结果,但谁都知道,那也正是海宁的功劳。
霍利斯不是不明白那群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即便是不曾战败的东印度公司,也可以在海宁说服清朝扩大贸易之后获得极佳的效益,但对于政客来讲,更值得担心的事情是海宁在依靠清国崛起之后,仍然对印度有所觊觎,那样的话大英帝国将不得不面对乾隆皇帝的愤怒。
何况,单就印度部分的贸易来说,无论是与当地土邦的奢侈商品往来,还是运送到欧洲的货物数量,在更加详细的账册里,都有更加清楚的表现。
那些仍然试图贬低海宁的人纯粹是在说着一些子虚乌有的谎言。
至于剩下的那部分人,恐怕此时早就已经陷入了后悔之中——海宁出现的地方距离他们长期贸易的孟加拉并不遥远,甚至许多传教士和殖民者都曾经到过那里,毕竟缅北和印度一样是块盛产宝石的地方,这意味着他们原本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把握住海宁这个财富的重要来源,然而……如今他们不得不以感慨万分甚至悔恨交加的姿态,去面对那次让人懊悔不已的失之交臂。
而且,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面对同样让人无比失望的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他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积攒更多的友好措施,以便通过量变引发质变的方式,彻底的改观与海宁之间的关系。
为此,他们甚至也可以和奥地利一样签下出售领地那样大失颜面的协定。
看报纸上的消息,波斯的那位瓦齐尔已经做了类似的事情。根据有些熟悉情况的人估计,这一盟约可能会给海宁带去至少两万人的可用兵员,奥斯曼一方已经对此表达了深深的担忧。
得到英国方面感到疑惑不解的是,素来野蛮狂妄的奥斯曼人此次解决这很担忧的方式,竟然是希望和海宁签订相同的协议,为此他们已经准备将一块叙利亚附近的土地彻底出售,并将境内总督区的数量提升到六个,看起来像是准备在这方面匹配他们的老对手俄国。
说到俄国,就有很多英国的大人物想要发笑了。他们的女皇曾经许诺给海宁两个半径500公里的总州区,但第聂伯河与伏尔加河流域根本没有那么辽阔的区域,海宁不得不在乌克兰方向发起了一次针对某些哥萨克部落的打击行动,而那几个哥萨克部落当中,并不缺少波澜的关系户。这也就意味着环球集团和波兰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会成为将来的不稳定因素。
不过,事情其实没有英国人想象的那么危险,海宁当时选择那么做自然有他那么做的原因,只是英国人并不清楚罢了。
其实英国人也不需要清楚,因为他们就算知道了也做不了任何事情,如今的她们还不是全球存在的日不落帝国。
正相反的,波兰人在那方面的某些做法才真正彰显了外交上的智慧。他们之所以没有对海宁的行为报以任何的抗议,是打算将那些地区直接划给他作为总督区的。
一旦海宁接受波兰人的条件,就意味着俄国女皇的500公里承诺完全不可能实现了。而那一地区本身就是有归属权争端的,忽然,如果以自己的名义将只画给海宁当做试点区域,就意味着海宁需要首先承认,此地的归属权是波兰的。而作为争议一方的俄国人,当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波兰人的算盘恰巧就是挑拨离间。
因此海宁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搭理波兰人,不过如果波兰人放弃这样的想法,肯定也愿意考虑与他们之间的合作。他之所以如此有底线,倒不是因为俄国人与他的情谊有多么深厚,而是因为波兰人的反复无常和他们那独有的智慧,实在让人反感。毕竟,受惠之人是肯定清楚,他所得到的土地和权利究竟是哪一方给予的,波兰人想要什么代价都不付出,仅仅用一些外交手腕就惹得环球集团和俄国人大开杀戒,那未免也太异想天开了。
基于这种想法,环球集团对波兰人的其他合约请求也都反应平淡,在许多国家都和环球集团签订了海外脱职套餐之后,勉强也算是沿海国家的波兰自然也不甘示弱,他们紧跟时代潮流,但却意外的没有得到潮流的回应。
海宁至今还没有回复波兰人提出的条件,似乎类似的事情就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
当然英国人对此也是一无所知的,即便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和波兰人一样和海宁进行积极磋商,但他们仍然没有表现出任何理解波兰方面的同理心。
像英国这样颟顸无能而没有头脑的家伙,竟然能够在近代欧洲史上取得如此成就,真真是一件无法让人理解的事情。
但更加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是,虽然他们做了和波兰人一样的事情,但却意外的收到了,只属于他们英格兰的回报。
海宁同意和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商谈,虽然他一开口就强调那此次会谈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盟友之间爆发的冲突,海宁一方只会响应更高报价所对应的雇佣关系,说白了,就是谁给的钱多他帮助谁。这意味着英格兰得付出比法国人更高的成本,才能勉强说服海宁,不针对她们但对于英格兰人来说,花钱能够解决的事情向来都不是问题。如今的他们并没有拥有像样的陆军,基本上所有的陆地战争都是靠德意志雇佣兵来完成的,这和花钱摆平事态也没有区别,所以他们对于这种做法还是很耐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