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墓门了?”
一听说找到墓门了,正在清理东侧墓道的社科院考古所等人,全都精神起来了。
这还清理啥墓门啊!
赶紧去凑凑热闹啊!
在柯教授的带领下,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就往墓园内赶。
顺着青海考古所下挖出来的通道,大家很快就来到了一面照墙之前。
“照墙”是为介于墓道与墓圹间的多曲墙。
这面墙东高西低,是从墓道两侧的封土围墙向西围合墓道、甬道的一道围墙。
简单的说,就是一面从墓门左右两端,衍生出来的墙,紧挨着墓道,作用就是做支撑固定的,估计也有几分美观的作用。
而在照墙中间,便是甬道与墓门了。
甬道与墓道相接,是进入主墓室的通道,同样东高西低。
甬道南北两壁均为石块垒砌,与照墙共用,石层间夹有穿木,两壁有二层台、三层台,总高米。
甬道顶部为木石结构,即两层棚木中间铺一层碎石层,非常的坚固,不容易塌方。
“这座墓用了很多棚木来做顶啊,这方面其实还是和九层妖塔有些相似的。”陈翰好奇的说道。
所谓棚木,其实就是一根根圆木排成一排搭建起来的“圆木板”,这玩意在中原墓葬中,是较为少见的。
中原的墓葬,要嘛像那种竖坑土穴木,不用木头来搭棚顶,墓室内的墙壁或许用石头砌,或许干脆就保持原本泥土的样子。
只是在封顶的时候,用一排顶盖板,将墓室盖上,然后回填。
要嘛,就是后来更加高级的墓,用石头或者砖头搭建,搞得和个地下宫殿一样。
只有主墓室内,会用柏木来做“黄肠题凑”。
但是黄肠题凑和这种直接用木头搭棚,做支撑结构的形制是不一样的。
黄肠题凑更多是起装饰作用,是在主墓室里塞满柏木,将主棺包裹在中央,是一种“显贵”的葬制,而非搭建墓葬的材料。
而这座墓里的棚木,大部分都是用来搭建墓穴的。
那些殉牲坑的坑顶,是用棚木搭建的。
这甬道的顶部,也是一层棚木做顶,然后铺一层碎石,再铺一层棚木。
这就有“九层妖塔”的感觉了。
九层妖塔,就是用柏木,一层一层搭出来的一个塔,也是用木头做主要的建造墓葬材料。
只是建在出来的墓葬,有些特别而已。
“看来,吐谷浑人虽然放弃了九层妖塔那种葬制,但是也没有完全抛弃传统,在建造墓葬的时候,也会大量使用木头来做原料。”
柯教授也认同的点了点头。
“来啦?”青海考古所的副所长李春潮热情的招呼着他们,往墓门那边走去。
一边走,他还一边介绍道:“墓门位于甬道中部,由紧贴甬道两壁的门框和板门组成。”
“门框则由南北侧两组东西并列的方木立柱组合而成。”
“简单的说,这个墓门就是个木板加圆木组成的。”
“而且墓门不大,高度只有一米多,宽度更是只有七八十厘米吧。”
“就算是一个成年人通行,都很不方便,需要弯腰才能进入。”
“我估计,这个墓门应该是里面墓室啥的都建好了,棺木都放进去之后,才最后修的。”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能防止盗墓贼将墓主人的棺椁啥的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