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坚硬的竹简,早就成了一滩滩比煮过头的面条还要稀烂的“泥状物”,以及一部分缩成头发丝样子的黑线。
江西考古所和南昌考古所的考古工作者们,对这种竹简的提取工作,是比较空白的。
毕竟江西这块地方,在以前其实也属于是文化荒漠。
别说西汉时期了,就算是到了三国时期,华夏南方也不是啥文风多茂盛的地方,没多少读书人的。
而且南方最重要的读书人中心,是在荆州,非江西这种曾经的淮夷之地。
要到西晋末年衣冠南渡之后,江西这边的文风才渐渐兴盛起来。
而到那个时候,竹简已经基本上被淘汰了,西晋和东晋时期,纸张的制造已经趋于成熟,基本上取代了竹简的作用。
自然,在江西等地,也就很少会有竹简出土。
虽然说不至于完全没有,但是江西和南昌考古所的考古队员,对于竹简,特别是饱水竹简的现场提取技术,还是较为不专业的。
甚至还没社科院考古所专业。
这方面的权威人士,还得是荆州考古所,以及荆州文保中心。
接到了南昌海昏侯墓发现大量竹简木牍的消息后。
荆州文保中心的竹简修复部门,伙同荆州考古所专业竹简提取人员,立马带上了一大堆专业的现场提取竹简设备、试剂、化学药剂,赶赴南昌。
荆州文保中心的主任,简牍修复专家方北松先生,亲自带队,带领着一干竹简修复部门的骨干,亲赴一线。
陈翰在荆州文保中心曾经见过的陈树仁先生,也在其中。
他的老师就是方北松先生!
荆州文保中心支援的专家们,一行十数人,抵达南昌海昏侯墓后,连寒暄都来不及,就立马投入了竹简的现场提取工作之中。
通过对已经被命名为“文书档案库”的XZ室内散落的竹简进行抽样调查。
很快,这支竹简修复专家组,就对藏室内的竹简,进行了分类。
其中较为容易提取,还没有那么易断的竹简,采取现场直接分离提取的做法。
而一部分保存情况比较差劲,已经完全变成一滩烂泥,根本没办法现场提取的竹简,则采取整箱剥离的方法。
还是老样子,直接连淤泥带竹简,挖个大洞,全部打包带回研究室,泡入专门用于稳定竹简分子结构的药水中后,再进行进一步剥离。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已经干缩成头发丝大小,完全卷曲起来的竹简,则是现场进行竹简复原,然后再将其泡在竹简保存使用的十六醇保护液,再运回荆州进行后续的脱水处理。
其中,这种现场进行竹简复原的事情,是最有趣的。
就连隔壁社科院考古所的大家,听闻这个消息后,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跑来凑热闹了。
陈翰来到文书档案库的时候,正好见到陈树仁先生,用一个小镊子,夹起了一根长度大约八九厘米,但是宽度不比头发丝宽多少,并且卷曲成一团,根本看不出竹简样子的东西,放入了一个放满了特殊液体的玻璃盘中。
只见,这个蜷缩成一团的“竹简”,在放入这些透明液体中之后,一部分液体很快就变成了泛黄色的浑浊物。
而泡在中间的竹简,居然缓慢的开始“舒展”了起来!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躬成虾状的人,在缓缓的挺直腰杆伸懒腰一样!
看着这个原本只有头发丝大小,蜷缩着的竹简,缓缓开始伸直,开始舒展,开始膨大。
陈翰难掩震撼的喃喃自语道:“两千年前的文字伸了一个懒腰,缓缓从历史的尘埃中,苏醒了过来。”<a href=https://www.sb525.com/txt/62608/ class=noshow>https://www.sb525.com/txt/62608/</a>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70.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7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