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官?江济财一听这名头,不禁愣在了当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本分种田的百姓,从来没出过什么秀才举人之类的功名,更不要说做官了。如今他虽然闹不清楚屯田官是个什么官,可是但凡后面带个“官”字的,就肯定不是平头老百姓!
“小……小娘子。”江济财声音颤抖地说道,“小人……小人只知道种田,哪里懂怎么做官……”
“我就是需要会种田的。”吕涣真笑道,“你看看,咱们东江岛上小一万号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在开垦田地,这么大规模的行动,靠我这个外行人是管理不好的,这几天我正发愁人手不够呢,你若是愿意做这个屯田官,就算是帮了我大忙了。”
“你若肯接受任命,每月我会发给你十两银子和三石粮米做俸禄,东江镇屯田一事,也就交到你身上了。”
“如果能帮上小娘子的大忙……那小人愿意!”江济财咽了口唾沫,下定决心道,“只是小人不识字,也不通算数……”
“这你不用担心,我给你派人便是。你若有什么需求,如农具、耕牛、劳力等,都给我报上来,我能满足的都尽量满足。”
于是,东江镇屯田司便正式成立了,江济财任总管,手下一帮吏员都是由镇江大户家曾经的账房、管家们充任。镇江大户被吕涣真剿灭后,家中的管家、账房、仆人们并没有受到牵连,如今他们又在屯田司中任职,也算是专业对口、人尽其才了。
在屯田司团队的管理下,东江岛上的大规模开垦行动立刻走上了正轨。江济财虽然不识字,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地法门可不是假的。在他的规划下,百姓们堆肥、起垄、挖渠都有了章法。江济财新官上任,热情极高,田间地头到处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半个月的时间下来,东江岛新增田地八千多亩,都是通了水渠的灌溉的良田。抓住七月的尾巴,百姓们还能将晚稻的种子播种下去,到冬天晚稻收获时,东江镇的粮食压力将大大缓解。
可是八千多亩地并不能保证东江镇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按照明末的标准,养活一个人需要大约四亩地,养活一家子则需要二十亩。吕涣真借着组织百姓开垦田亩的时机对东江岛上的人口进行了一次普查,整个东江岛登记在册的有人丁八千两百五十五口,共一千四百零九户。
若是东江镇想要自给自足,则至少需要田地三万多亩,这还是在风调雨顺、没有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然而东江岛的适合耕种的土地根本没有这么多,八千多亩地差不多就是承载量的极限了,要想开垦更多的土地,只能将百姓们派上朝鲜本土继续开垦。
虽说朝廷已经下旨,东江镇可以在朝鲜开垦无人耕种的土地,可眼下东江兵力极其有限,若将百姓派遣到铁山、义州等地,东江镇便无法派兵保卫他们的安全。俗话说人离乡贱,这些百姓若是孤苦无依地在朝鲜本土耕种,难免会被朝鲜本地军民刁难欺凌。
于是作为耕地的补充,吕涣真又从东江镇库银中拿出一千多两银子从朝鲜购买渔船和渔具。镇江堡百姓中原来就有不少是在鸭绿江中或海上捕鱼为生的,如今将渔具和渔船发给他们,也算是对食物来源的补充。
田地开垦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所有人最关心的分田一事。土地是历代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资源,银两和黄金都可以不要,可是土地必须要有。为了表彰东江军从镇江一路追随到此的功劳,东江军所有军士,独身一人的分十亩地,有家室的分二十亩地;军官无论官职大小、独身与否,全部都分二十亩地。
自从宋朝以来,好男不当兵一直是汉人遵循的理念,以至于明末军队中要么是犯罪充军的罪犯,要么是形容枯槁、如乞丐一般的军户们。如同张小武和昌献奇这样受过一些教育的军人少之又少。
“汉朝也好,罗马也好,组织起来的自耕农从来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兵源。”吕涣真正是秉着这样的想法,才特地给军士们分最多的田地。穷兵黩武不会使一个文明辉煌,却能阻止一个文明毁灭,十七世纪暮气沉沉的大明最需要的就是尚武之气,这就需要军人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