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徐章用粗盐制作出细盐的手段,洪氏和石氏至今仍然没法忘记。
而且盐这东西只要保存妥当,十分耐放,石氏索性便也买了五十斤,不过盐乃是官府管控的,石氏不蠢,并没有自己一个人买,而是和几个儿媳妇分批次去买的盐,一人买上那么十几斤,而且总共才五十斤的粗盐,量也并不算大。
光是买这些辅料就花了石氏两贯多钱,直把石氏心疼的不行,再加上这段时间家里正在给老三建新宅,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家里的男人又都在新宅那边忙活,没时间出去做活挣钱,家里头没了收入,石氏这个大总管难免有些忧心。
好在石氏是自己尝过徐章做出来的豆腐乳味道的,也正是如此,尽管觉得肉疼,石氏还是咬着牙,狠下了一番本钱。
因日头渐冷了下来,豆腐的发霉速度比上回慢了些,足过了八日第一批豆腐才到了可以裹料入坛密封的程度,好在先前的准备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茱萸花椒这些作料也都磨成了粉末。
买回来的粗盐也被徐章溶解过滤了之后,重新蒸发结晶做成了品质好上数倍的细盐,虽只是提出了粗盐里头那些不可溶于水的杂质,可这味道和卖相却要好上无数倍。
不过这质量也缩水了将近十二斤,五十斤粗盐最后只得了三十八斤多的盐,没办法,买的是最便宜的粗盐,里头还掺杂着大量没有过滤的泥沙。
而且提纯出来的盐,卖相便是比起市面上最好的青盐都要好上一些,想想青盐的价格,石氏的心也就不那么疼了。
十二月悄然来临,十二月又称腊月,渐进年关,也是家家户户开始做腊肉的时候,傅秀才的学塾也在腊月十五那日便开始放假,一直要到来年一月二十日后才重新恢复上课。
徐章没想到来到了古代,竟然还有寒假这种好事儿。
新宅子那边也在加紧赶工,好在临近年关,天气虽然寒冷,但却还没下雪,家里的大人们恨不得住在新宅那边,紧赶慢赶,终于在二十四那日盖上了最后一片瓦。
自秋收之后选买宅基地,到四处购买原材料,雇佣人手,开挖地基至今,共历时两月有余。
坐北朝南的三间正屋,东厢一排三间厢房,西边的一排屋子却不是厢房,而是一排极空荡的屋子,分成两个大间,中间是连通的,靠南边是灶房,略小一些,靠着正屋的北边则是特意流出来存放制作霉豆腐的地方,八米多长,四米多近五米宽,很是宽敞。
这也是自从徐章做出霉豆腐之后一大家子人商量再三之后的决定。
整座新宅,占地两亩七分,光是买宅基地都花了八两一钱银子,砖木这些材料花了将近十贯钱。
一开始的时候总共请了有十个帮工,都是平日里村里跟着徐青福兄弟几个在镇上给别人做活的熟人,原本大家伙都说每天管一顿饭就成,不用给工钱,毕竟他们这些人平日里都靠着徐青福揽活儿做。
而且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以前穷的时候村里人建房子,哪有钱雇人,都是左邻右舍,一个村子的人互相帮忙,管一顿午饭就成,家里条件好些的就做些肉,菜里头多些油水,家里头条件差的,管饱就成,吃什么都无所谓。
不过如今徐家还算殷实,虽然因着徐青禄的事情有些伤筋动骨,但还是有些底子的,徐青福自然也不好叫他们白干,便给了每个人一天十文的工钱,还管一顿午饭,不过帮工们基本上做了大半个月左右,参与了前期的工作,帮着开挖地基,搬搬抗抗,完成房子的主体,后期都是徐家父子几个和徐章的四叔公还有两个堂叔自己完成的,连带着帮徐青山一起打造家具,所以才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若是一直雇人的话,一个月的功夫怎么也完工了。
最后结账的时候,帮工们每个都拿到了将近两百文的工钱,而且这些日子徐家提供的伙食可是很不错的,不仅每顿有肉,而且做法还很新颖,味道极好,迎来了不少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