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是一种汉族民间习俗,守在灵床、灵柩或灵位旁。
守灵也称为守夜。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
在传统的丧葬习俗中,一般来说,当有老人去世后,要穿上寿衣,把一切细节安排好放入棺中,搭上灵棚,等所有客人祭奠完毕方可下葬。
因为人是一种有思维能力、有语言交流、有文明举止的高级动物,加上人们受其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在丧葬礼仪中也就有搭灵棚祭奠逝者的习俗和讲究。那么,搭上灵棚后,该有什么人来站灵和守灵呢?
我们先说一下守灵,守灵也叫护灵。
如果哪家不幸有老人离世,首先要穿上寿衣并安放在灵床上,由死者的直亲儿子、女儿、孙子、儿媳、孙媳等守候在床旁,这是守护灵床,是守灵开始。
按照过去迷信的说法,在守灵时,守灵人主要责任是看守好尸体,以免受外鬼的侵犯。
另外,不要让猫、狗等动物接近尸体,民间传言,人刚死后,如果猫狗在尸体上跑动,尸体就会“炸尸”,抓住什么东西也会不放手,如是活人也会跟了去。
其实,比较现实地说,不让猫狗接近主要是怕它们咬坏尸体。
当尸体入棺材后,这时候在棺材旁就是守护灵柩。
守护灵床比较简单一些,只要尸体不出现问题即可,而守护灵柩相比较就更庄重一些。
大家知道,人去世后一般在家要停放三天或五天才下葬。
在这期间,白天晚上是都要有人守护灵柩的,一方面这几天里亲朋好友会有很多人过来祭奠,另一方面也是尊重逝者,对过世的老人所做的最后一次孝道。那么灵柩前都是什么人来守灵的呢?
《仪礼》的守灵包括整个居丧期间,即所谓居丧三年,也就是守孝三年,具体要求也十分苛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守孝三年已不存在,但出丧前的守灵这种习俗还是有讲究和要求的,这也是一项民间不成文的规定。
关于守灵的人员要求,并没有严格的条件和规定。也就是说,所有奔丧的人员都可以守灵,不过服重孝的人、也就是直系亲属孝子、孝女、孙辈等必须守灵,当然,为了身体也可以轮换守护。
一般来说,灵堂内不得放凳子、椅子、床铺、沙发等,守灵当然也不能使用这些东西。
在灵堂守灵,可以铺稻草或防潮的塑布,但不能脱去丧服,就是困了也必须是和衣而卧。守灵的人可以相互小声说话,但不能高声渲哗或灵前吵闹。
但在亲友祭拜死者时,所有应该守灵的人都要参加,男女各列两行,男在左边,女在右边,按照辈分及年龄大小,从前到后地跪着,行答谢礼。直到出殡,守灵才算结束。
而“站灵”就不同了,站灵的人也就是出丧下葬前,包括往前推至头天晚上的这段时间,这个时间是所有客人祭奠逝者的时间。
站灵人员的目的就是回谢祭奠客人的,因为这时孝子是跪守灵的,只跪谢有重要客人来祭奠,比如:娘家人、儿女亲家等重要客人。一般情况下,有客人行跪拜礼祭奠,就有站灵的人来回谢。
站灵的人也是有讲究的,逝者的长辈、平辈不能站灵,站灵的首要人选就是逝者的女婿,常言道:一个女婿半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