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几人因为乔承业对周斌的态度,自动把他划为了敌对那一方,吐槽起来自然是不遗余力,怎么难听怎么说。
尤其是陈康,嘀嘀咕咕间,把乔承业从头到脚狠狠鄙视了一番。
乔承业显然也没料到自己只是简单的一句话,竟然引来陈松等人这么大的反应,眉头微皱,下意识的心里有些不悦。
按照他以往的性格,心里不高兴了,自然不会藏着掖着,非要说出来不可,甚至加倍奉还回去,绝对不会让对方好过。
只是这次情况却有些特殊,是他自己主动过来搭话的,说句直白点的话,是他上杆子凑上来和人家聊天的。
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得有些懊恼,暗自责怪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就贸然过来说话。
这下好了,话没说好,关系没有拉到位不说,甚至还让对方误会自己不怀好意了。
可是以他的骄傲又不屑于去解释,一时间眉头皱起,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作为天之骄子,乔承业一直以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都是别人上赶着找他说话,想尽各种方法主动寻找话题,即便是尴尬,也从来都是别人的事。
像现在这种情况他几乎很少遇到,没有半点处理的经验,场面一时间冷了下来。
而他的表情落在别人眼中,就是他生气的表现。
尤其是陈松,整个人顿时紧绷起来,准备迎接他的怒火。
甚至已经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不论如何都要保全周斌他们,绝对不会让大反派乔承业有任何针对他们的机会。
心里想着,动作上也没有落下。
向前走了一步,把周斌他们所有人都护在了身后,斗志昂扬地看着对面,颇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烈感。
此时此刻,他已经把自己的状态调到了最好,时刻准备迎接对面的狂风暴雨。
他和乔承业他们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自然知道他们的做事风格,现在自己虽然暂时占据上风,但他知道对方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恐怕要有一场恶仗要打。
想到这里,目光下意识的看向右边,那里是王洪亮阵营的人聚集的地方,此时,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块,已经汇集了不少人。
陈松只能希望他们能发现这边的情况,尽快过来支援,不然的话,靠他自己一个人,恐怕顶不了多长时间。
虽然对于乔承业的行事作风非常不认同,但他却不得不承认,对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在学生会的影响力,经过上个学期两个阵营之间的争斗,已经仅次于王洪亮,就算是现任的学生会主席,因为长时间不参与学生会的管理,在这方面你比不过他。
不过每每想到这里,陈松就颇为惋惜。
唯一能压住他的王洪亮今年已经大四了,还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就要毕业离校。
他一走,乔承业将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制,学生会也将会变成他的一言堂,类似于他这样的人恐怕不会再有立锥之地。
有时候他忍不住会想,有如果他有王洪亮现在的身份地位,绝对不会放任乔承业这么嚣张下去。
在他看来,学生会之所以会搞成现在这样,两个阵营相互对立,谁也不服谁的局面,乔承业也好,王洪亮也罢,都有责任。
乔承业是大反派,主要责任肯定在他身上,而王洪亮的不作为,也让他颇为气愤。
论能力、人脉、资历、影响力,王洪亮哪一样都不比乔承业差,甚至还超出他不少。
要不是性格实在温和,太好说话,一直念着和乔承业的旧情不想撕破脸,学生会绝对不会是现在这种看似是一个团队,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
在他看来,王洪亮虽然只是副主席,但是有这个能力把乔承业完全压倒,使得学生会拧成一股绳,根本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内斗上。
自从上个学期开始,陈松就发现在面对乔承业时,王洪亮总是顾忌太多,始终狠不下心,以至于事情拖到现在越来越严重。
乔承业他们一伙人也已经不是一开始大猫小猫两三只的状态了,虽然在人数上还是比不上他们这边,但因为做事高调,规矩也相对来说比较严,行动力反而比他们这边要高很多,造成了他们在学校的知名度比他们还要高一些。
陈松对于这一点,尤其不能接受。
认为乔承业他们破坏学生会氛围的同时,也对王洪亮的优柔寡断十分不满。
有这么好的先决条件,竟然让学生会的局面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对于王洪亮,陈松虽然尊敬,但心里也是有些失望的。
如果他早一点就使用霹雳手段的话,乔承业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在学生会里上下折腾,搞得大家都不得安生。
而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陈松就改变了自己的做事风格,在面对乔承业阵营人的时候,表现出了十足的攻击性,做起事来也越发的高调,成为了对方口中的刺头。
之所以有这些转变,是出于多方考虑。
当他发现乔承业带领着远远比他们要少的人数,却在声势上超过他们的时候,他就明白了四平八稳的做事方式并不适合当下的局面。
虽然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他们需要向乔承业阵营的人学习。
他们不能再和之前一样,继续不温不火的沉浸在自己的圈子里面,需要真正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了解当下学生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在这一点上,某些方面他反而比较赞同乔承业的观点。
不过他虽然觉得乔承业说的并没有错,但也要分时候。
在学生时代,没有必要给自己施加这么大的压力和负担,屁股决定脑袋,所谓的能力提升,等到学生们进入社会,就会得到真正的成长。
现在虽然可以提前锻炼一下,但是心态上的不同,造成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甚至连这一半的功都有可能没有。
拿他自己来说,他同样知道,在大学里提前把能力提升上去会有好处,但却并没有太过当一回事,总觉得这是离自己很远的一件事,等到自己大三甚至大四的时候再去考虑,也还来得及,更何况学校还有专门的关于这些内容的课程教导,根本不用太过着急。
推己及人,陈松有理由相信,其他人恐怕大多数都是同样的想法。
因此,在他看来,如果乔承业的理念推行下去的话,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哪怕是他成为学生会主席也是一样。
结果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甚至有可能会更糟糕。
还是拿他自己来举例,如果有人强迫着他按照一些非常严格的规矩去做事的话,他肯定也会非常的反感。
说的直白一点,从小学到高中,寒窗苦读这么多年,终于考上了京大,哪怕再自律的人潜意识里都会对自己放松一些。
而乔承业制定的那些规矩,甚至比在高中时备战高考时还要来的严格。
而且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主动和被动的问题。
考上大学之前学习虽然很苦,但那都是自己选择的路,是大家心甘情愿的,咬牙坚持一下也就过去了。
但是现在不一样,学生会里的一些规矩是乔承业制定的,对他们来说,遵守也好,不遵守也罢,选择权在他们手里,甚至这件事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一开始对于乔承业大家还抱有一份尊重,对于他所提出的学生会改革计划,包括王洪亮在内都愿意尝试一下。
但是新鲜感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很多原本支持他的成员渐渐觉得感到了束缚,除了极少数一部分人依旧跟随之外,大多数人都不再支持。
可是乔承业并不是一个就这么容易妥协的人,而且性格骄傲自负,根本没想过换一种方式和大家沟通交流。
在他看来,说软话就相当于低了头,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因此,即便在很多人不赞同的情况下,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推行学生会改革计划,甚至变本加厉,把规矩制定的更加严格了很多,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离他。
而乔承业心里的倔劲也上来了,离开他的人越多,他越是执扭,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改革推行下去。
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乔承业和学生会绝大部分人翻了脸,彼此渐行渐远,以至于到现在形成了学生会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
而陈松当时已经加入了学生会,亲眼见证了这一切。
他是少有的从一开始就对乔承业的改革持反对态度的人,自始至终就没有看好过。
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眼光没错。
乔承业的眼光确实很超前,提出的改革计划也非常有道理,但出发点却不是那么的纯粹。
嘴上说着是为了提高学生会成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上激烈的竞争环境,但更多的还是想着践行自己的理念罢了。
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改革计划能不能成功,并没有真正的把这个计划能否让学生受益放在第一位。
因此,当计划受阻有一些学生接受不了时,并没有第一时间反思原因在哪里,反而一味的采用强压的手段让所有人遵守他制定的规则,如此行为,自然迎来了极大的反弹。
结果就是乔承业和大多数学生会成员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