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还没出来,京城的气温低的吓人。一阵寒风吹过,裸露在外的耳朵似乎要被寒风割掉。
肖尘将衣领竖起,脖子缩了一下,用衣领掩住了耳朵。
远处,一群七八匹马,缓缓的从城门里走了出来。
最中间的,是个魁梧的汉子。
头戴一顶嵌金三山帽,身着一件簇新蟒袍,腰间是一条玲珑白玉带,脚下一双文武皂朝靴。骑在马上,看起来威风凛凛。
肖尘不禁一愣,这就郑和?
不是郑公公么,怎么看起来颇有阳刚之气,更像是朝中重臣一般。
寒风中,肖尘的那一袭紫衣也是格外明显。郑和面带微笑跳下马匹走了过来。
“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参见紫衣大人。”郑和一脸的谦逊道。
看见对方身负重任,还是如此有礼,肖尘也急忙翻身下马,扶住了郑和的胳膊。
“郑公公不必如此大礼,我们一起前往太仓筹备宝船出海事宜,也算是自己人,叫我肖兄弟就成。”
郑和一愣。
自己虽然不参与朝政,可在宫中的这些日子,听的最多的就是紫衣校尉在午门当众斩杀了礼部尚书仓成。
在他的心目中,这紫衣校尉应该是威风八面,咄咄逼人。可今日一见,对方不但身材瘦小,而且没一点仰仗紫衣高高在上的样子。反而给人一种平易近人,卑躬谦逊的感觉。心中不由得增添了几分好感。
“好,我年龄比你长,以后就叫你肖兄弟。”脸上带着笑容,郑和道。
“此去太仓,几千里路程,我们是直奔太太仓,还是?”肖尘不禁问道。
就算马不停蹄,没有个三五日也到不了太仓,可是,皇上说宝船筹备物资方面遇到了一点问题,这些问题若是不解决,只有人赶到了太仓,也没有什么用。
郑和笑了一下,赞赏的看着肖尘:“看来,皇上没有派错人。肖兄弟一来就问到了点子上。此事说来话长,我们上马,边走边说吧。”
官道上,肖尘和郑和,两匹马并列,缓缓而行。
“我们大明宝船上,每一次出海远航,都会带上大量的瓷器,茶叶还有丝帛。将这些货物运送到西洋各国,一部分换取他们的当地特产或者稀世珍宝。更多的货物,则是以售卖的方式来换取真金白银,来充实我们的国库。”
“而这些货物,都是朝廷以赋税的形式收缴上来的。瓷器,茶叶,今年都已经准备到位,只是这丝帛,却是差了不少。苏浙一带,乃是桑蚕大地,也是丝帛的主产区,尤其杭州,丝帛产量更是其他地方无法相比。不但量大,更是品质上乘。”
“我们先去杭州府,看看今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如今宝船要集结之际,丝帛都没筹备到位。之后再绕回苏州府。”郑和缓缓的说道。
肖尘微微一笑:“郑公公,近日来,朝廷出现了反对宝船出海的呼声,您可曾知道?”
“嗯。”郑和点点头,“太子历来都反对此事,今年跟风的人多一点罢了。只要皇上支持,他们也就是磨磨嘴皮子而已,我没往心里去。”
“郑公公可曾知道,太子为何一直反对此事?我听说太子监国期间,勤政爱民,既然宝船开通了大明和西洋各国的贸易,他应该没有理由反对才是?”肖尘不禁问道。
“说来话长。”郑和苦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