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死的信念战胜了恐惧,在二牛奋不顾身的感染下,很多没有弃兄弟不顾的守备士卒都举起了手中的武器。
又是一番乱战,因为很多守备士卒不计生死的拼杀,倭寇攻击的势头也受到了短暂的影响。
然而倭寇的凶猛并不是一时气勇就能够战胜的,多年的缺少锻炼,不知何为战,为何而战也让大明帝国军士仅仅强于普通百姓,生活得不到任何的保障,仅仅依靠对朝廷,对君王的忠臣那也是填不饱肚子的。
朱熹洛起于阡陌,也是知兵的,也知道军队的重要性,想要维持百年统治,把军队抓在自己手中至关重要,这也是朱熹洛设立军务部的重要原因,所有武将的筛选任命都有自己亲自把关,目的就是保持大明帝国的军士对自己的绝对效忠,不过多年不出皇城的朱熹洛又怎么知兵,知道何人可为将,还不是文人的一篇夸夸其谈的奏折把自己想要推上去的人送到了只朱熹洛的面前,一位荒于政事,怠政的君王又怎么可能掌握着天下的军队,战力如何保障,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已经成为大明帝国军队常态。又因为大明帝国糟糕的财政问题,每年需要拨发的军费是一减再减,一拖再拖。当兵吃饷,吃不饱还想要他们刻苦训练,抵御外敌,这无疑是一句空话。
任何时代都是物质的时代,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驱动人们前进的动力,万里长城不是一天建立的,可是毁掉却只需要一刹那。
前明的灭亡不过百年,历史的教训还在,可是很多人却假装着不见,国库没钱,而大臣有钱,地方衙门没钱,而官员有钱,百姓没钱,而官员有钱,顺朝的开国皇帝李自成逼近京师时,崇祯帝向大臣们借钱却人人哭穷,就连一百万的军费都拿不出来,可是京师沦陷,李自成却从那些官员家里抄出七千万两的白银。现在的大明帝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国家穷,百姓穷,军士穷,可是官员们有钱,大明帝国就像是用银子糊起来的箱子,那些官员们一点点的扣下那些银子,却没有人去缝补,千疮百孔的箱子最后经受不住一阵风。
曾经所向披靡的大明帝国军队,推翻逆顺,赶跑倭国,可是短短十几年,曾经的战士已老,大明帝国的军队也彻底的颓败下来。百十人的倭寇就敢攻打大明帝国府城,不得不说这打了很多人的脸。
看着身边的守备士卒越来越少,吴作为也有些着急了,不知挥舞了多少次绣春刀,砍杀了多少倭寇,刀刃已经卷曲,到最后砍在倭寇身上也仅仅是轻伤。
吴作为贪财好色,也沉迷于升官发财,可是无数次战场厮杀,吴作为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有些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更改,那就继续挥舞手中的大刀,直到挥不动为止。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能活下的兄弟记着为我们报仇,不灭倭寇誓不为人”。手中的大刀用力的拍在一名倭寇的脑袋上,顿时一片鲜血。
雪中送炭才显仁义,大热天的送碳别人只会认为你是傻子,哪怕这些碳放在冬天也不影响燃烧的质量,送礼再多也不如送到领导们的心坎里的效果明显,这是为官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英雄的出场方式永远都是那么的拉风,闪瞎众看客的狗眼。王不死不是踏着七彩祥云而来的,也没有激情澎湃的背景音乐,更没有嘴中吊着牙签的小马哥威风,王不死就这样没有大背头,没有小弟开道出现在了东城门。
看到已经乱成一窝粥的城门,吴作为已经明显不知,王不死没有任何的犹豫,“吴大人,坚持住,兄弟来救你们了”。
王不死话音一落,王不死这边的实力派王家十二金钗很快加入战场。英国公见状也吩咐冷酷酷等人分出一部分家丁护院前去支援。
原本吴作为这一边仅仅有十几人还能站立,有了小黑等三十多人的加入,而倭寇那一方经过几次战斗也有死伤,余者也不过五六十人,而刚刚的战斗,面对守备士卒不要命的抵抗又有了二十几人的伤亡。此刻双方兵力相当,然而小黑等人却是满血而来,经过这么久的战斗,倭寇多有疲惫,也是勉力维持,突然面对小黑等人,也是明显不支,很快倭寇这一方就陷入了颓势。
刚刚的倭寇进攻,支援城墙的徐妈红姐等热心群众早上一哄而散,毕竟有城墙的阻挡,他们还有一战之力,然而面对面的与倭寇厮杀,他们只有死亡的份,他们爱国,爱松江府,但也没有为松江府抛头颅洒热血的觉悟。没有训练的百姓只会逃跑,可是王老大带来的这些信众,可是受过思想教育的,他们的思想端正,而且统一,遇事不慌,在王老大的命令下,涌向倭寇,犹如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碾压着一个个倭寇。
你弱我就强,你强我就弱,装孙子不丢人,丢人的是死了的人。面对已经毫无胜算的攻城之战,倭寇军士也不得不为自己考虑。明知是死而为之那就是傻子,傻子是没有资格成功成才享受生活的。
然而聪明的人也不仅仅只有倭寇军师,很多倭寇也是这样想到,他们千里迢迢而来是为了发财,是为了大明帝国女子那白花花的身之,可不是为了把自己葬在大明帝国这块风水宝地上来的,于是乎,很多倭寇的抵抗越来越弱,边防守边后退,直至退到城门前,然后转身就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