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是把自己孩子送到学校去的,这些人,对庞学林相对还比较尊重,遇见的时候,也会叫上一声“庞老师”。
另一拨人,没有把孩子送去学校的,这些人对庞学林就比较不屑了。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读书什么用,老胡(胡文斌)不也一辈子在这山疙瘩里待着?庞学林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不也得回来子承父业?还不如省下几块钱吃点好的,孩子会种地就成,长大后总不会饿死!”
这些言论,在村子里占了大多数。
但今天之后,这些人对庞学林的态度就变得复杂了。
一下午的时间,村子里时不时能听到一些妇女在低声议论。
“谁说读书没用的?还是胡老师有眼光啊,把那孩子送到县城上高中,要是老胡不死的话,现在可就享福喽。”
“我早就说了嘛!那孩子是个能耐人,半个月挣了三千八百块钱,十里八乡,又有谁比得上那孩子!”
“可不是吗?苏家的那姑娘,跟着庞老师,这都打扮成什么模样了,和城里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对了,我还听说村子里接下来要建什么希望小学,到时候招小工,十块钱一天,要不要让我们男人去试试?”
“庞老师说了,必须把孩子送到学校上学,才可以进施工队,我们家倒不怕,巧兰在学校里都读了三年了,倒是你们家那几个孩子,出了年,再不送去学校,可就挣不了这份工钱喽!”
“等我男人从地里回来,我就找他商量商量,出了年,怎么咬牙也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去。”
“我听我们家孩子说,今天晚上庞老师准备在学校讲故事,让村里的孩子都过去听,我寻思着晚上让我们家鹏子过去听听……”
……
庞学林从胡良才家吃完饭后,就回了学校,自然不清楚村民们怎么议论自己。
但是傍晚他和阿青吃完晚饭后,从村子里过来的三十多个孩子,让他意识到了村民们态度的变化。
由于过来听故事的孩子人数比较多,有点超出庞学林预料,他不得不让胡立强他们把教室里的桌椅搬到院子里来,椅子不够就坐在桌子上,才勉强让所有人都有座位。
看着三十多双眼睛聚焦到自己身上,庞学林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同学们,大家安静一下,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来学校,所以老师讲故事的还请大家保持安静,不要说话,也不要有什么小动作。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院子里响起了孩子们稀稀落落的声音。
大部分都是胡立强他们在回答。
其他孩子,都还处于第一次见庞学林,身处陌生环境的紧张与不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