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段时间,庞学林继续忙于各种琐事。
西湖大学与钱塘实验室、江城高等研究院合作的事,石毅那边并没有给出什么回复。
庞学林提交上去的电磁弹射航天发射系统以及空天飞机项目,也始终没什么声息。
不过庞学林也不着急。
这段时间,反倒是另一件事开始渐渐吸引了舆论的关注。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季马上就要到来了。
之前早就有传言,庞学林和柯顿·沃克因为金龙电池项目,入围了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名单。
因此,中国媒体对于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可是高度关注,网络上的讨论更是如火如荼。
就连江大校长许信诚也纷纷托人探听消息。
要知道中国当前的诺奖科学奖得主,要么就是像屠先生这样的,获奖时,已经退休脱离了研究一线。
要么就是像杨正宁先生这样的,以华人身份获奖,然后在高龄时选择归国,将国籍也转回中国。
只有最有希望的庞学林,不但处于研究的第一线,更恐怖的是,他现在才二十四周岁,远远没到一名科学家的巅峰期。
以他这样的状态持续发展下去,天知道他今后还将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而且如果庞学林一旦今年获奖的话,那么他将超越劳伦斯·布拉格,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科学奖项的获得者。
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且保持最年轻诺贝尔奖得主头衔长达99年。
他出生于澳大利亚,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市维多利亚大学。
因利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他还创建了X射线波长、入射角、晶体内原子层之间距离之间有关联性,他的发现使计算透明分子中原子位置成为可能。
至于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庞学林是注定无缘了。
因为2014年,一位年仅17岁来自巴基斯坦的小姑娘马拉拉·尤萨夫扎伊,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话说,这玩意儿还有公信力么……
至少在中国网民心中,只要庞学林今年能够获奖,那么他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史上最年轻诺奖得主。
至于庞学林自己,反而没那么在意。
获不获奖对他而言无所谓,他甚至考虑过,等以后在钱塘实验室和江城高等研究院真正发展起来了,要不要搞一个全新的奖项去取代炸药奖,毕竟炸药奖也是科学界话语权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了十月份。
本来庞学林准备趁着十一假期,带着姚冰夏和齐昕出去玩一圈的。
结果来自京城的一个电话,直接让庞学林假期泡汤。
因为领导层决定,这两天在香山饭店临时举办一场科学会议,就庞学林提交的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和空天飞机项目展开讨论。
香山科学会议的层次很高,每次都由各领域知名科学家担任主席,就基础研究的科学前沿问题和中国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展开讨论。
更值一提的是,这个会议是“吵”出来的,特别倡导学术平等、百家争鸣,有着开放、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从1993年创办到现在,香山科学会议已经举办了二十多年,六百多次,算是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知名品牌。
不过这一次的香山科学会议,比较特殊。
这次会议是应领导层要求召开的,全程保密,就连庞学林自己,也不清楚与会人员到底有哪些。
不过在他同郭文斌院士的电话交流中,倒是大概了解了情况。
庞学林那份关于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以及空天飞机项目的策划书递交上去后,迅速在航天界以及领导层引发震动。
航天界大多对庞学林的方案表现出批驳态度,认为庞学林的方案太过天方夜谭,别说以中国当前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就算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也不可能搞出这样的工程来。
对于这些观点,庞学林倒也可以理解。
毕竟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与火箭完全是两套不同的体系,领导层一旦决定搞电磁轨道航天发射系统,那就意味着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就会减少。
庞学林这么干,相当于在砸航天界特别是搞火箭的那些学者们的饭碗了。
还有一小部分人,对庞学林的方案保持中立态度。
毕竟人的名,树的影,单凭庞学林过去的成就,他们就不敢轻易下定论这个方案不可能取得成功。
甚至于在高层内部,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人觉得庞学林的方案投资太大,太过冒险。
也有人认为,单单凭金龙电池获取的收益,就完全可以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工程。
之前庞学林科研经费有限的时候,他都能搞出金龙电池这样的黑科技产品,如今科研经费增加了百倍千倍,就算这个项目最终没能取得成功,说不定庞学林在某些细分领域,都能搞出不亚于金龙电池的产品出来。
这两方观点在高层内部争执不下,最终,领导层决定,举办一场科学会议,筛选部分国内顶尖科学家参加,就这一方案展开讨论。
最终是否投资,就看本次会议,庞学林能不能说服与会的大部分科学家。
从郭文斌那里得到了大概消息后,庞学林只是笑了笑,他对此倒不怎么担心,反正不管这次会议的结果如何,他都会将这个项目纳入钱塘实验室未来的规划中,只要到时候再出几项成果,领导层自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2021年10月1日,一架隶属中国空军的专机秘密降落在隶属沙河机场,然后庞学林直接登上一支车队,前往香山饭店。
这次会议全程保密,他连齐昕和姚冰夏都没有透露,只是告诉两人临时有事,需要离开一段时间。
左亦秋和周辰自然是全程陪同。
抵达香山饭店,庞学林刚在行政套房入住,敲门声突然响起。
庞学林前去开门,便看到郭文斌领着一位穿着海军少将制服中年男子出现在了门口。
郭文斌微笑道:“庞教授,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的马经武教授。”
庞学林微微一愣,连忙和马经武握了握手道:“马教授,您好。”
“庞教授,您好!”
庞学林微微侧身,让开一个身位道:“两位请进。”
对于这位马经武教授,庞学林早就听说过了。
这位军队培养出的学者,是国际上顶级的动力与电气工程领域的专家,在独立系统集成化发电、独立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等领域,都有着出色的成果。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电磁弹射以及全电动力系统等领域实现对美国的弯道超车,正是源自这位大佬的手笔。
而且他不但自身学术能力强悍,带出的团队也是顶级的,未来庞学林想要在电磁航天发射系统领域有所成果,肯定离不开马经武的帮助。
三人来到会客厅,正在帮庞学林整理行李的左亦秋连忙去奉上茶水,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