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微米级材料制造,刘云利:我们是被打击太多次了! 材料制造,要找专业人士。 颗粒性材料的制造牵扯到金属精密加工技术,王浩找到了国内最顶尖的精工专家杨云和院士。 杨云和是工程院院士。 他是哈佛大学材料工程专业毕业,拥有机械和材料工程双博士学位,获得过阿尔弗雷德-斯隆奖、科学基金会沃特曼奖等荣誉,并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被聘为终身教授。 后来杨云和决定回国发展,担任东港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并在任期内当选了工程院院士。 在离开东港大学以后,杨云和进入国内最顶尖的精工企业‘东工精密’,专注于改善提升金属相关制造技术的研究。 王浩的行程还是非常隐秘的。 他没有去东工精密公司研发部,而是去了一个金属制造相关的学术会议场地,在边侧的小房间里,等到了来参加会议的杨云和。 杨云和见到王浩非常热情,他过来握手道,“徐老师给我打了电话。我是完全没想到,王院士,你会亲自过来。” “客气了。” 王浩寒暄了一句,就说道,“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研究实在是太着急了。国内精工领域,东工精密是最尖端的,杨院士,你是最顶尖的专家。” 杨云和没有再谦虚,直接问道,“具体有什么需求?” 王浩拿出了绘制的图纸,指着上面画出的颗粒状图像,“我想问一下,以东工精密的技术能力,这种形状的金属材料,最低能做到多小?” 杨云和拿过图纸看了一下,皱着眉头问道,“精度要求高吗?” 王浩想了想说道,“不要求高精度,但整体不能偏差太大,我们是想制造这样的金属颗粒。” “……一毫米吧。” 杨云和犹豫了一下,继续道,“这个形状制造的难点在于下面三个面的半圆凹陷,还有上面的半圆凸起。” “首先要进行模型设计,但因为太过于微小,就肯定会出现误差。” “如果再低,就需要研究方案了,可能就不只是纯粹的金属物理性切割制造。” 他说着停了一下,想想继续说道,“王院士,你应该知道芯片吧?我并不是说要制造纳米级的微小颗粒,但因为形态复杂,只要制造比毫米级更微小的颗粒,就需要一种类似的技术。” “这可不是直接能做出来的,需要完善一个系统性的体系。” 杨云和连续解释一大通。 王浩思索着说道,“也就是说,如果是制造毫米以上大小的颗粒,设计一下就可以直接生产,但如果再小就很难了,对吧?” 杨云和点头,“再小,就不是单纯切割、塑性能解决的了。” “当然,如果不计成本的去专门做研究,也能找到方法制造更精细的颗粒,只不过就大量的投入和时间了。” 王浩心里有谱了。 …… 杨云和给出的答案,比预想的还要好一些。 王浩以为毫米级的颗粒都很难制造出来,毕竟图纸上颗粒的形状实在太复杂了。 现在来说,毫米暂时也够用了。 他和杨云和又聊了一下,知道对方还要参加会议,就没有再继续打扰,而是返回了西海大学。 本来是想直接去湮灭力场实验基地,再想想干脆就去了纳微材料实验室找到了正忙碌着的夏国斌。 夏国斌依旧在做‘超导合金微性态研究工作’。 王浩到实验室操作间的时候,夏国斌正穿着白大褂在忙碌着,他扭过头看到王浩,朝着其他人交代几句就出来了。 “王院士,伱来了!” 夏国斌招呼一声,马上说道,“我们的研究最近可没有发现。” 他的话音里带着一股酸楚。 之前王浩来谈研究的问题,他还觉得要价五百万太高了,自动降低到了四百万。 后来才知道对方准备了两千万。 两千万变成了四百万,感觉像是心脏被狠狠的扎了一刀。 王浩倒是没在意夏国斌的口气,而是说道,“不是为了项目,这次我来是想咨询一个问题。” “什么?” 夏国斌的预期顿时变成了迷茫,他想不出王浩会有什么问题来问自己。 王浩拿出了颗粒方案的图纸,铺在桌子上说道,“夏教授,看看这个立体图形,是个十三面体,上方的一个面半圆突出,下方三个小面半圆凹陷。” “嗯、嗯。” 夏国斌边看着边点头。 “你是纳微材料的专家,有没有方法能够制造像这样形状的微米级金属颗粒?” “——?” 夏国斌半张着嘴愣住了。 他反应了好半天才,似乎才回过神,表情夸张的反问道,“微米级?这么复杂的结构?” “是啊?” 夏国斌用力抿嘴。 他沉默了有十几秒,开口说道,“王院士,你来西海大学的时候,记得我们是做什么研究吗?” “……微球分离?” “对!” 夏国斌用力点头,“当时我们和创微集团合作,研究分离微米级的导电微球,那些导电微球的制造,简单来理解,就是加热、搅拌、分离……” “微米级的金属球,只能通过这样简单的方法来制造,你拿出来的这个图形,复杂到厘米级都要精细的切割……” 后续不用说了。 夏国斌一脸的生无可恋,表情好似在说‘你在逗我吗’。 王浩也开始沉默。 他抿着嘴皱眉思考着,过了有一分多钟忽然开口道,“微球制造……来和我详细说说。” “你问这个?” “对啊。” “王院士,不是开我的玩笑?” “当然!” “……好吧。” …… 导电微球的制造过程,就像是夏国斌的形容,可以简单理解为‘加热、搅拌、分离’。 某种材料放置在融化的金属液体中,用物理手段进行打散,会自然而然的分离成一个个精细的小球。 小球的表面沾染了金属,就具有了导电特性。 这个过程利用的是材料特性。 在去往湮灭力场实验基地的路上,王浩的脑子里一直思考着夏国斌所说的过程,他觉得微球的制造和颗粒性材料是存在某种共通性的。 微球制造利用的是材料物理特性; 导电过程中,材料内部形成半拓扑结构,也同样是一种微观的物理特性。 如果能制造一种强电压的环境,把融化的金属材料放置在其中,只要有足够强度的电流通过,融化的金属材料内部也会形成一个个半拓扑结构。 这种状态下,利用某种物理手段,是否能分离出一个个和半拓扑结构类似的金属颗粒? “颗粒性设计,是依照激发反重力的材料布局设计的,但实质上,是无限趋近于导体内部的半拓扑结构。” “半拓扑结构是物理特性,和离子晶格存在关系,但又不完全一样,可以认为是可被挤压的键位结构……” “超导状态下,半拓扑结构就会被压平,会让大量的电子无阻碍通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半拓扑结构会对于电子活动造成某种限制……” “那么特殊高电压环境下,半拓扑结构和外在物理干涉,也可能会产生某种连续……” 王浩仔细的思考着,最后确定道,“这种技术肯定很难。但如果要制造微米级的颗粒性材料,这可能是个很好的方向。” 他已经到了实验基地。 这次来实验基地的目的,是进行材料的直流反重力测定实验。 直流反重力和交流反重力不同。 现在湮灭力场实验组掌握四种湮灭力场技术,一种就是常规的交流反重力技术,也就是制造向上的反重力场。 这个技术已经归在‘基础技术’行列,就只有测定材料反重力特性才会用到了。 第二就是交流横向反重力技术,空舰系列飞行器使用的就是横向反重力技术。 第三种就是直流反重力技术,直流反重力技术是对F射线技术的改善,可以利用一台设备再依靠螺旋磁场挤压,制造出强湮灭力场薄层来激发F射线。 最后就是直流强湮灭力场技术。 后面两个技术采用的依旧是高压混合材料,原因就在于金属材料无法在达成超导状态下激发湮灭力场特性。 现在的直流反重力测定实验,就是测定出含有一阶铁、一阶锂,并具有常规反重力特性的超导材料,是否具有直流反重力特性。 王浩已经提前联系了廖建国,让他们派一个技术小组过来,并指名道姓的让刘云利来。 廖建国得到消息以后,就亲自带队过来了。 他们已经等了有一天时间。 “王院士,你来了!” 廖建国见到王浩满脸热情,“新实验是什么?据说和金属材料有关?”他实在是非常期待。 王浩点头,“有几种材料,具有反重力特性,我们要用它们试着制造直流反重力场。” “那真是太好了!” 廖建国期待道,“如果能顶替高压混合材料,F射线激发就会变得更容易,改进提升空间也会越大。” “最重要的是,金属材料可以大大提升设备的稳定性。” 汤建军马上补充说道,“这样我们就能利用相关的技术,来制造出核聚变反应的容器。” “……” 廖建国看向汤建军却不想说话,他觉得这个老家伙已经‘叛变’了。 F射线实验组刚成立的时候,汤建军主动申请加入进来,目的就是了解相关技术,看是否能发展研究核聚变技术。 汤建军是最顶尖的核磁专家,个人研究领域刚好对口,即便是F射线实验组,想要招揽这样的专家也不容易。 廖建国自然感到很开心。 结果…… 当发现湮灭力场实验基地的研究,才有希望制造出控制核聚变的容器后,汤建军就长期待在实验基地不离开,更过分的是,他还把睡习惯的硬床垫让人帮助搬到了这边。 这不就是不回去了? 刘云利站在一旁看的直笑,他倒是觉得汤建军的做法没有错。 虽然廖建国和他的关系不错,还一起抱怨过没有节操、无原则的汤老院士,但技术研发能力的角度上来说,湮灭力场实验基地才有希望让技术取得飞跃式提升。 F射线实验组也是有作用的,可再怎么研究也只是让技术取得微小的改进、提升而已。 现在团队还是要来这边参与实验研究。 这就是明证。 王浩和廖建国寒暄了几句,就一起去查看实验所用的材料。 材料总共有七种。 其中具有最高反重力特性是FCW-031,还包括FCW-025、FCW-028、FCW-041等等,都是含有一阶铁元素的超导材料。 FCW-025也很特殊,它含有一阶锂元素,也是唯一含有一阶铁锂双元素的材料。 在一起查看了几种材料,并针对实验讨论了几句以后,廖建国走出门就问向王浩说道,“王院士,你觉得这几种材料中,能发现具有直流反重力特性的材料吗?” 一群人都看向王浩。 王浩犹豫着说道,“我不确定,可能会有一种、两种?希望能有发现吧。”他说着用力摇摇头,表现出一脸无奈的神色。 然后,走开了。 廖建国顿时有些失望,“连王院士都不确定,看来……希望不大啊!” “是……啊?” 汤建军正想表示赞同,忽然想起了之前的两次实验,以及向乾生对自己的说话。 于是他决定不发表意见。 刘云利笑道,“以我对王院士的了解,既然他说可能会有一、两种,希望就很大。” “为什么?” 廖建国不理解的看过来。 刘云利解释道,“王院士只是不能确定而已,但他肯定还是信心的,而且他说的是‘有一两种’,而不是‘有一种就很好’。” “注意其中的区别!” “我这样说,明白了吗?” “……” “……” 廖建国和汤建军一起沉默了,他们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日常说话怎么还要注意话语中用词的区别。 廖建国用力抿嘴,好半天拍了下刘云利的肩膀,叹了口气说道,“我怎么感觉,王院士就像是皇帝,而你们这些人,就像是拍皇帝马屁的臣子,还研究起皇帝说话的规律了。” “真是……太专业了!” 他的话音里都能听出讽刺。 汤建军点头表示支持,他想到了向乾生也有同样的感觉。 “不是故意去揣摩!” 这次轮到刘云利叹气了。 他的话音里有些悲伤,满脸苦笑道,“这是被打击了太多次、心情大起大落太多次,才总结出的规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