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从来就没有友谊,除了利益,谁也不能信。所谓盟友都是假的,能出卖朋友的,只有朋友,敌人从来不会。
给两颗糖、给点钱,就能让人诚心归附了?一旦不给了,怎么办?再说了欲壑难填,今天给一块,明天就想着两块、三块,满足不了时,就开始反攻倒算。
必要的赏赐可以有,但厚往**肯定不行,毕竟大明现在也不富裕。
郑公,与日本、朝鲜、占城、真蜡、阿拉伯、波斯、欧罗巴去做贸易,以万方白银来奉养大明百姓,等大明经济真的发展起来了,百姓富足起来,再对外施恩、宣威,那样才真有天朝威仪。秦睿噼里啪啦的讲了一大通。
听了秦睿满肚子的牢骚,郑和也是面带愧色,秦睿说的是实话。
自永乐三年,五次下西洋,靡费之大,作为主导的郑和,当然门清。但作为朱棣的心腹,他很能理解朱棣的心思。
朱棣得位不正,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子,朱棣才派郑和出使。而彼时,天下已定,生产生活开始回归正常,百姓不再受颠沛流离、战乱之苦,国力开始恢复,到了朱棣上位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强盛。
对内,朱棣修《永乐大典》、南征安南、北征蒙元,利用功绩强化个人威望;对外,朱棣开启下西洋宣威,向国外显耀兵力之盛。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显示出朱棣的雄韬伟略,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秦睿也知道朱棣的想法,他跟朱瞻基、张辅这些人很熟,多多少少也会聊这些,当然不能明说,隐晦的提及是肯定有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秦睿就是后世的喷子和今世的御史,总认为自己站在正义一边,以大义的名分,来攻击或者贬低永乐的功绩。他自带600年的历史经验,随时可以向朱棣开炮。但这个时候是封建社会,没有进入到工业社会,没有就业岗位可以提供,总不能让朱棣造出蒸汽机,开启一个新时代吧?
你这种说法也对,毕竟民生多艰。郑和开始和稀泥。
郑公,我曾经听过一个理论,称之为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可以与郑公共同分享一下。秦睿知道自己光抱怨不行,要告诉郑和原由。
哦?不知道这个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有何门道?郑和正身坐好,看着秦睿。
如果真腊国向我购买价值1000两衣服,那么我就会购买700两的布料,再雇佣裁缝制作衣服,而布料商人则会向丝麻商人购买500两的丝麻,丝麻商人就会向百姓购买丝麻,百姓有了钱就会购买柴米油盐,这个链条越长,受益的人也就越多。秦睿用最浅显的语言,给郑和解释了一下。
后世三驾马车理论,出口、消费、基建,先要把钱挣回来,不断地拉动需求,才能刺激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