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从刚进京起,她就在注意跟几个儿子差不多同龄的小姑娘的情况,这会儿相看亲事也就心中有数了。
她对儿媳妇没什么要求,只要人品好,然后长的跟几个儿子还能配得上就行了,至于家世,跟自己家差不多即可,差点也无所谓,关键是人要好,这样就算条件差点,也没什么,毕竟只要将来夫妻俩能幸福美满就行了,她也没想过自己家的日子要靠儿媳的娘家,反正有她在,李家的日子也不会很差。
之后安然给大儿子挑的儿媳,大儿子果然满意,而因安然从来不怎么管儿媳的事,也不像京中别家婆婆那样要在儿媳面前立威,大家你处你的,我处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于是大儿媳对安然这个婆婆也很满意,当然了,对不纳妾的丈夫,就更满意了,一家子果然过的很好。
接下来几个儿子,安然也如法炮制,不久一大家子就人丁兴旺起来。
因人太多了,之前的三进宅子就有点住不下了,于是安然又重新买了个大宅子,好在这时家里的钱要多些了,田租加李四郎的俸禄,买个大宅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先前的宅子,安然就卖了换成了田地。
这个时代的宅子不像现代的混凝土楼房,是砖瓦结构的,如果里面没人住,很容易就会损坏了,安然不想费那个事,不时维护宅子,也不想租出去,因为这个时代的租金,肯定不会有田租来得多,毕竟这宅子价值一千两,起码能换一百亩田地,到时一年一百两田租是有的,但那宅子,租出去的话,一年不可能拿得到一百两田租的,而且还要不时维护,特别麻烦,自是换成田地较好。
四房的日子越过越好,这事经由偶尔来这儿小住的大房二房会读书的儿子传回去了,却是让李三郎夫妻气的不轻。
大房二房的孩子考试都不错,就三房一个都没考中,李三郎夫妻觉得,这肯定是老四因为跟他们关系不好,公报私仇,故意不好好教他们家孩子,所以他们家孩子才没考上,要不然怎么那四年教下来,村里那么多孩子都考上了,就他家孩子没考上呢?他这么聪明,他孩子自然也聪明,不可能考不上的。
既然自己家孩子没问题,那自然就是李四郎对他们家孩子不好了。
这样一想,自是越想越气。
但……京城离东风村远着呢,李三郎夫妻也舍不得花那个钱上京骂李四郎,所以虽然一肚子火,但却不能拿李四郎有丝毫办法,哪怕他们想在村里散布难听的话,中伤李四郎的名声都办不到——现在东风村甚至整个西河镇,都是李四郎的“走狗”(李三郎感觉的),他要敢说李四郎的不是,生怕坏了李四郎名声的李氏族人,甚至东风村人,就会上前来骂他,他已经被李氏家族警告过好几次了,说是再敢乱说,就将他赶出去,所以别说上京骂李四郎了,便是在东风村中伤他一下都难,于是顶多只能在自己家发牢骚,根本掀不起多大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