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这样的学术独立,我们必须及早准备一个良好的、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提议,中国此时应该有一个大学教育的十年计划,在十年之内,集中国家的最大力量,培植五个到十个成绩最好的大学,使他们尽力发他们的研究工作,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学术中心,使他们成为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
“这个十年计划也可以分做两个阶段。第一个五年,先培植起五个大学,五年之后,再加上五个大学。这个分两期的方法有几种好处。第一,国家的人才与财力恐怕不够同时发展十个第一流的大学;第二,先用国家力量培植五个大学,可以鼓励其他大学努力向上,争取第二期五个大学的地位。
“我提议的十年计划,当然不是只顾到那五个十个大学,而不要那其余的大学和学院了。说的详细一点,我提议:一,政府应该下大决心,在十年之内,不再添设大学或独立学院。二,本年宪法生效之后,政府必须严格实行宪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教育文化科学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全国人民与人民团体,应该随时监督各级政府严格执行。三,政府应该有一个高等教育的十年计划,分两期施行。四,在第一个五年里,挑选五个大学,用最大的力量培植他们,特别发展他们的研究所,使他们能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在短期间内,发展成为现代学术的重要中心。
“五,在第二个五年里,继续培植前期五个大学之外,再挑选五个大学,用同样的大力量培植他们,特别发展他们的研究所,使他们在短期内发展成为现代学术的重要中心。六,在这十年里,对于其余的四十多个国立大学和独立学院,政府应该充分增加他们的经费,扩充他们的设备,使他们有继续整顿发展的机会,使他们成为各地最好的大学。对于有成绩的私立大学和独立学院,政府也应该继续民国二十二年以来补助私立学校的政策,给他们适当的补充费,使他们能继续发展。七,在选择每一期的五个大学之中,私立的学校与国立的学校应该有同样被挑选的机会,选择的标准应该注重人才、设备、研究成绩。八,这个十年计划应该包括整个大学教育制度的革新,也应该包括“大学”的观念的根本改换。
“近年所争的几个学院以上才可称大学,简直是无谓之争。今后中国的大学教育应该朝着研究院的方向去发展。凡能训练研究工作的人才的,凡有教授与研究生做独立的科学研究的,才是真正的大学。凡只能完成四年本科教育的,尽管有十院七八十系,都不算是将来的最高学府。从这个新的“大学”观念出发,现行的大学制度应该及早彻底修正,多多减除行政衙门的干涉,多多增加学术机关的自由与责任。例如现行的学位授予法,其中博士学位的规定最足以阻障大学研究所的发展。这部分的法令公布了十六年,至今不能实行,政府应该早日接受去年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的建议,“博士候选人之大学或独立学院自行审查考试,审核考试合格者,由该校院授予博士学位。”今日为了要提倡独立的科学研究,为了要提高各大学研究所的尊严,为了要减少出洋镀金的社会心理,都不可不修正学位授予法,让国内有资格的大学自己担负授予博士学位的责任。
“这是我的建议的大概。这里面我认为最要又最简单易行而收效最大最速的,是用国家最大力量培植五个到十个大学的计划。眼前的人才实在不够分配到一百多个大学与学院去。(照去年夏天的统计,全国有二十八个国立大学,十八个国立学院,二十个私立大学,十三个省立学院,二十一个私立学院,共计一百个。此外还有四十八个公私立专科学校。)试问中国第一流的物理学者,国内外合计,有多少人?中国专治西洋历史有成绩的,国内外合计,有多少人?这都是大学必不可少的学科,而人才稀少如此。学术的发达,人才是第一要件。我们必须集中第一流的人才,替他们造成最适宜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可以自己做研究,使他们可以替全国训练将来的师资与工作人员,有了这五个十个最高学府做学术研究的大本营,十年之后,我相信中国必可以在现代学术上得着独立的地位……”
尽管现实情况很糟糕,但胡适还在雄心勃勃地为国家的高等教育规划设计蓝图。
10月13日,胡适到南京,参加中央研究院院士选举筹备委员会,负责人文组审查会的召集。到17日,确定院士150个候选人名单。
10月18日,胡适在南京见到在英国参加完太平洋学会回来的蒋梦麟。胡适希望将北大校长之职“还给”蒋梦麟,这也是他此次南下的主要目的,但蒋梦麟不肯答应。
10月21日,胡适在考试院作《考试与教育》的演讲,先是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及其影响,最后指出当时社会对教育与考试不够重视,他说:“我有三十二张博士文凭(有一张是自己用功得来,另三十一张是名誉博士),又当了大学校长,但是我所拿的薪津,和一个银行练习生相差不多。我并不是拿钱做标准来较量,但是在这种状态之下,如何能使社会上的人士对考试及格的人起一种信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