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咏回到陈球身边,说了豆腐的正确制作流程。
陈球突然问道:“为什么叫豆腐?”
吴咏愣了一下,他也不知道豆腐为什么叫豆腐,只得随口说道:“因为这吃食放的时间较长了,容易长毛菌,因而被人们取名为豆腐。”
说到这,吴咏又想起后世人对豆腐的评价。
如果说豆腐的发明足够偶然,那么豆腐衍生品的出现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了。
有道是:人间美味,豆腐花。豆花之美味,喝过的人无不赞叹!
其次豆腐皮是用未经成型的豆腐压制而成的薄皮,性平味甘有清热润肺止咳消痰的功效。
还有豆腐乳用小块的豆腐做坯,经发酵腌制而成,有“东方奶酪”之称。
腐竹是豆浆加热时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取出后干燥即可,也叫“油皮”,色泽黄白油光透亮。
豆腐经盐水腌制后而成豆腐干,再让回香、花椒、大料等调味品的加入既香又鲜,有“素火腿”之称。
豆腐传到北方经冷冻后再解冻就得到冻豆腐,因其更容易入味而广受人们的喜爱。
更不要说还有油炸过的豆泡,机器加工出来的蛋白肉,都是令人称赞的豆制品。
而后世各菜系中,都会有一两道拿得出手的豆腐菜,而最能代表中国传统饮食的食物莫过于豆腐了。
想到这些,吴咏哈哈一笑,说:“今日小子就让府君大人见识一下这豆食的美味!”
他打算一会先将豆腐、豆皮和豆花做出来。
于是他得了陈球的命令,先让人将过滤好的豆浆拿到厨房煮沸,又找厨娘要了大块的盐巴制作卤水。
吴咏只打算用石膏水点豆腐,做些豆花,其他的豆腐和豆皮都用卤水做。
因为卤水豆腐的口感偏于绵韧,吃起来感觉比较硬,含水量较少,卤水豆腐吃起来有豆香味,颜色看上去白中略偏黄,质地比较粗老,俗称“老豆腐”、“北豆腐”;
而石膏豆腐的口感较细嫩,也比较光滑,比卤水豆腐要软嫩许多,但豆香味比较淡,含水量多,从颜色上来看,石膏豆腐色泽洁白,比卤水豆腐要白一些,俗称“嫩豆腐”、“南豆腐”。
卤水豆腐豆香浓郁、筋道有嚼头,适合用于煎、炸、酿以及制馅等;而石膏豆腐豆香味淡、切和翻炒时易碎,适合用于做拌、烩、烧、制作汤、羹菜肴。
豆花最是简单,煮熟的豆浆,兑上少许石膏水,不停搅拌,不大一会,雪白的豆花就做好了。
吴咏盛出四碗,又找厨娘要了一些鸡汤浇进去,少许葱花,少许香油。
将其中三碗递给陈球三人,吴咏端起另外一碗,喝了一口,无比陶醉,这才是他想要的味道!
整个过程,众人都好奇的睁大了眼睛看着,见吴咏吃过之后,没有表现出异常,
张阳也小心翼翼的用勺子舀起一勺吃到嘴里。
接着,他的眼睛豁然瞪圆!真是太好吃了!
爽口细嫩,入口即化,带着一股豆子的清香。
张阳吃了一口,震惊的看向吴咏,失声问道:“这真是菽豆做的?”
吴咏翻翻白眼,没好气地对他说:“你不都看着吗,还用我说!这叫豆花,后面还有豆腐,豆皮。”
见陈球还没动嘴,便催促道:“府君大人赶紧趁热吃,这豆花松软,特别适合老人吃。”
说完也不管他反应,三两口将剩余的豆花吃完,又去忙着做豆腐和豆皮去了。
陈球也不与他一般见识,端起碗,喝了一口,顿时眼睛一亮,快速将碗中豆花吃完,这才叹道:“果然是人家美味!”
不久,吴咏这边将煮好的豆浆用卤水点好,让人提到压制模具前,将豆花均匀铺放好,然后盖上盖子,压上重物,只见箱子下部不断有水流出。
吴咏也不管这些,继续让人煮豆浆,他则让厨娘找来纱布和木匣,又将纱布按照木匣的大小裁剪好。
不大一会,用卤水将煮好的豆浆点成豆花,再用竹具搅匀,用瓢浇进事先放在木匣内的纱布上,每浇一层就盖一层纱布片,等浇至与木匣齐平,再用木杠将略小于木匣的木头压进匣内,将里面的水榨干。
之后把纱布从匣内都取出来,用水轻轻地一层层剥下来,这样就得到豆皮了。
吴咏拿起一张豆皮,摊开在菜板上,用酱刷在豆皮上面一遍,又放入几根洗干净的小葱,然后卷起来,笑着递给陈球道:“这是卷豆皮,府君大人尝尝味道如何?”
等陈球接下后,吴咏又卷了两张分别递给岑晟和张阳。当然他也不会忘了自己,快速卷了一张,边走边吃,去看豆腐做的怎么样了。
吴咏走后,陈球一边吃着卷豆皮,一边感慨万千,“真没想到,这菽豆还能这样做,此法一出,粮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本府这次欠吴家小子太多了,这流民之困,几乎全是他一人解决!”
接着又道:“难为他小小年纪,却有如此胸襟,换做一般人,不是藏着掖着,就是携技自重,讨要好处!”
岑晟这时笑道:“这说明主君慧眼识人,倘若是他人在主君这个位置,说不得要动手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