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毒气弹的掩护下,以最快的速度穿过这条无人地带。
紧接着,在俄军反应过来之前,便跳入堑壕迅速给俄军带来暴风般的打击。
突击队瞬间解决掉前方阵地的残余俄军,后续部队迅速靠近,并且在此建立了稳固的防线。
原本在后方的大炮也开始调整角度,准备好第二轮大规模炮击。这番迅捷且可怕的攻势着实是给俄军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德军就推进了数公里的战线。
总指挥部内,玛利亚被这一战况给惊呆了。
晚上的炮击就已经将她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本以为是试探性炮击,却没想到这炮击持续八小时。
前线阵地更是直接失守。
但玛利亚很快就恢复冷静,并命令所有部队做好防守准备。
对方用大炮,他们自然也会把大炮给推出来进行还击,而且还是要塞大炮。
第二天,北面的德军又一次展开攻势,但因为在俄军的火炮压制下,最后无功而返。
其他战区也是一样,开始遭到俄军反击。
可是鲁登道夫的攻势并不会如此之快就结束。
德军集中了不少炮弹,毫不留情地对着俄军阵地再一次发起集中性炮击。
一周后的凌晨,火光冲天,一门门大炮再度开火。
以平均每小时数千发的炮弹速度,在短时间内,德军就在俄军的第二道防线上给炸得粉碎。
在德军的阵地中,一个又一个的突击兵冲了出来。
他们高呼着“为了皇帝,为了德国”冲向了俄军阵地。
如若是以前,他们的冲锋必然会被俄军大炮或者机枪阵地阻拦在外。
可这一次,因为德军的大规模炮击原因,远处的俄军完全被压制在堑壕之内,无数士兵更是被泥土给直接活埋,更不用说站起来反击德军进攻。
冒着己方大炮的轰击,风暴突击队已经冲到了俄军阵地。
装备精良的他们,能够在极快的给俄军迎头痛击。
可是,俄军的反击也随之而来。
因为这场大规模进攻开启了好几个战场,俄军占据着地形优势,身后又有碉堡炮塔进行火力支援。
所以,在德军发起总进攻时,俄军的预备队也立即加入战场,并且与敌军展开血与火的激战。
突击队原本只是一个德军参谋总部的一个战术雏形。
以装备精锐的部队,发起快速的突破性作战。
但因为单兵装备需求过多,而且成为突击队的士兵必须是老兵,因此这个战术构想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但这一次,鲁登道夫为了可以迅速突破俄军的布列斯特防线,他在整理休整的时间里面,开始对这一战术构想进行实施。
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暴风突击队,在这一次发挥出前所有为的战力。
尽管已经有了不少防毒面具,但俄军的战斗依旧艰苦。
在连续两天的时间里面,德军凭借突击兵的可怕进攻性,加上身后的大炮掩护,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领着俄军阵地。
最后,距离俄军总指挥部只剩下八公里。
而这就是最后的防线阵地了。
面对德军那可怕的突击进攻方式,玛利亚也对战略部署进行了重新调整。
将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最后防线进行回防。
与此同时,炮兵阵地已经准备就绪。
在德军没占领一个阵地,早就锁定好方位的火炮就会对该阵地发起炮击。
不少德军刚占领阵地,就被俄军给轰没了。
这是俄军第一次达到了火炮规模的压制。
要塞上的大口径重型火炮也展开了可怕的炮击。
而且,当德军德军发起炮击时,俄军士兵就是进入了地下掩体。
这个地下掩体是以防护200毫米炮击的规模进行建造。
因为建造难度过高,所以并没有在前线进行布置,而是留在了后方阵地。
本以为用不上,这一次却正好派上用场。
伴随着俄军的火力增强,无数德军惨死在炮击之下。
而且每当突击队冲入堑壕,迎接他们的,将会是从地下掩体出来的俄军反攻。
这次,俄军士兵都带着防毒面罩,以此来保证在毒气的覆盖下,能保持高强度战斗。
在这片被炮弹炸得稀巴烂的泥泞土地上,来自两个不同国家的陌生人群展开了殊死拼搏。
双方战士在拼杀中付出了惨重的伤亡,突击队凭借装备的优势与优异的战斗力,硬是把俄军给压了下去。
可是,俄军士兵并没有就此放弃。
他们前赴后继地发起反击,有时候在一个小小的阵地,就会发生十几轮攻防转替。
玛利亚从距离最前线战区的一公里处,布置了大量兵力,一旦前线阵地陷入了与德军的交战,他们就会立即在自己所在的阵地堑壕中进行防御准备。
最重要的马克沁重机枪被布置在每一个火力点处,尽可能地形成交叉火力。
一直以来,俄军士兵的进攻方式都是以人海冲锋为主,如此战术着实是被敌军的机枪火力网络给打得死伤惨重。
但这一次,吃机枪火力的人轮到德军了。
不少突击队在冲出第一条堑壕的那一瞬间,就会遭到马克沁的热情招待。
无数的子弹在战场上四处横飞。
而且距离俄军后方的数百米处,更是布置了不少迫击炮与榴弹炮,配合着阵地上的机枪,迅速在德军的冲锋带上,打出了一条无人地区。
但很快,德军的远距离火炮也开始了支援。
一直以来,论火力和炮弹数量,德军远在俄军之上。
这一次也绝不例外,他们通过可怕的巨炮火力,跟俄军来一次激情互轰。
可是,他们缺乏大口径火炮,无法对要塞造成破坏。
原本就是以要塞组成的防御阵线,加上堑壕网络的恶心防御,硬生生阻止了德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眼见突击队的牺牲快要控制不住,德军下达了撤退指令。
见德军撤退后,俄军迅速拿回之前丢失的前线阵地,并重新搭建防御网络。
双方就在这片烂地中,以血与肉进行着拉锯。
一直持续到一个月后,早已准备好的大贝莎重型攻城炮,被推到了合适位置上。
为了使用大贝莎,德军特意给它铺设了一条专用公路,在36匹军马的拖曳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进入到指定炮点位置。
一开始,俄军的侦察机也发现了这一情况。
只不过侦查员认为,这只不过是德军的又一次火炮转移而已,所以并没有太在意。
直到大贝莎的第一次炮击,俄军蚌埠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