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法国,因为一战的时候法国就是我们的对手,但是我更加敌视gc主义,因为那是我们的敌人,永恒的敌人。”
在一次与nazi高层的交谈中,阿道夫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在这里,鲁登道夫、施特拉塞和阿道夫都在一起。
他们交谈着nazi党未来的走向,开始分析如何走向更加高的位置,并且进行一场属于他们的革命。
这件事上,阿道夫和施特拉塞形成了两个鲜明的极端对比,两人就仿佛是硬币的正反面,似乎一致,却又不同。
而在施特拉塞和阿道夫这两人之间,鲁登道夫则成为了最重要且又是最关键的一个人物。
如果说贝当是法国的战争英雄,凡尔登的雄狮。
那么,鲁登道夫则是现在德意志人民心目中的战争英雄,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英雄人物。
无论是民心亦或是地位,鲁登道夫都极具优势,所以他的站队至关重要。
那是关乎到阿道夫和施特拉塞二人在nazi党的一二把手位置。
论野心,阿道夫可以百分百肯定,这个鲁登道夫与自己就是同一类人,双方都是为了达成目标而会不择手段。
所以在鲁登道夫会如何站队时,阿道夫很自信地认为,他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在与奥莉佳写信的时候,他就提到过这件事。
‘如果说施特拉塞是nazi党左翼,社会主义的拥护者,那么我与鲁登道夫就是右翼,利益相关的盟友。’
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奥莉佳刚成为加泰罗尼亚总督。
成为总督的前前后后,让奥莉佳了解到官场政治的恶劣性,同时也了解到,在面对利益的时候,盟友也会背刺你。
所以,奥莉佳以自己的心得给阿道夫写了一封回信。
‘理想主义者不会因为利益而背叛同伴,而利益主义者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刺盟友。’
这番话,深深刺激着阿道夫,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奥莉佳会这样悲观。
可接下来的事情,又让阿道夫看懂了奥莉佳这番话语的意思。
因为他认为的盟友,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否定了自己。
再联合起奥莉佳给他写的回信,阿道夫很快便想通了。
他与鲁登道夫终究不是理想主义者,而是基于现实的野心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独揽大权。
这样的大权,终究会让二人走向对立。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阿道夫决定自己单干,但他也不愿意就这样放弃鲁登道夫的声望。
身为现在还活着的德意志战争英雄,鲁登道夫的声望十分巨大,即使他走在街头上,也能获得他人的注目礼或者尊敬的问候。
而这份声望,让鲁登道夫站在了比自己还要高的位置。
现在的鲁登道夫,几乎成为了nazi党的一把手,而他与施特拉塞则是二把手。
然而,鲁登道夫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缺乏煽动力。
他是一名军人,对打仗可谓是精通熟练,然而他却不懂得如何煽动民众情绪。
施特拉塞也同样如此,他是一位加入nazi党的理想主义者,然而他却无法像苏联的各个主席那样,擅长领导民众。
如此一来,阿道夫便拥有了他们所欠缺的巨大优势,演讲。
‘道威斯计划’商讨之际,阿道夫便预测到了一件事情。
他向戈林说道。
“无论是想执行硬手段还是软手段,英国和美国都不会任由法国一人做大,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欧洲平衡。”
“如此一来,法国短时间内无法构成威胁,而我们则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戈林用那略显摆设的脑子想了一下,然后便决定帮助阿道夫。
如此一来,由戈林负责安保工作,阿道夫便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演讲行动。
以极其强大的渲染力,阿道夫确确实实地煽动了德国西面大部分城市的人民情绪。
他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勾出他们心中的火焰,然后燃烧这个腐败的魏玛共和国。
演讲中,他大声煽动道。
“伟大的德意志帝国为什么会战败,那是因为十一月党人的犯罪。”
“他们将邪恶的社会主义思想带了进来,鼓吹着工人罢工,社会停摆,战争熄灭。”
“这群社会党人和出现的无产阶级运动成功了,工人们确实罢工了,工厂也就此停止运作。”
“社会停摆了,社会福利也就此消失了。”
“战争熄灭了,我们国家被一分为二,大量土地从此流失。”
“这是什么?这是耻辱!”
“而这份耻辱还要让我们这些底层人民去承担责任,去贡献出我们那少得可怜的血汗。”
“反观那些高高在上的得利者,他们坐在自己的皇位上,高高在上地吸取着我们的鲜血。”
“而带来这一切问题的,其罪魁祸首就是那些掌握着财富的犹太人和指挥十一月犯罪的社会党!”
阿道夫高举着双手,他紧握着拳头,兴奋得近乎癫狂的神色和语气,让整个空气都蔓延着一股灼热的气息。
在演讲的最后三分钟里面,他的声音大得近乎是吼叫一般,可这样的亢奋,确确实实让听众大受鼓舞。
而且阿道夫所演讲的内容没有深奥的理论,没有长远的画大饼。
他所注重的,是当下的情况。
很快他便获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而且在民众基础上,甚至比鲁登道夫还要高上好几倍。
如今,nazi党开始出现了一种微妙的情况。
鲁登道夫依旧掌握着上层阶级的人脉,只要他愿意,甚至能让大量的贵族军官加入进来。
施特拉塞和阿道夫则拥有基层的巨大声望。
然而,施特拉塞与阿道夫又是以两种不同方式去进行斗争的人。
施特拉塞认为可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nazi党,而阿道夫则认为资产阶级也容克贵族可以拉拢,需要打击的仅仅是犹太资本家,并建立一个独裁政权。
面对这二人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优势,阿道夫决定干点什么事情,以此来拉高自己胜算。
而命运也确实是给了阿道夫一个机会。
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道威斯计划’通过了,协约国将会给德国给予援助,协助他们恢复经济。
与此同时,《慕尼黑日报》报道出了关于这场大会的内容,特别是玛利亚拒绝‘增粮’方案。
虽说《慕尼黑日报》并没有就此而做出任何批判,但字句之间,仍旧透露出一丝不满与失望。这,就是阿道夫的机会。
然而阿道夫并不想跟nazi党内的其他人去商量。
他不信任施特拉塞,他更不信任鲁登道夫。
前者是自己的敌人,后者是自己的竞争敌手。
如果将施特拉塞拉过来,他必然会以自己的影响力,从而形成竞争。
如果将鲁登道夫拉过来,阿道夫恐怕又要成为二把手,而非最主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