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红色玛利亚 > 640.病娇的妹妹,火箭四人组

640.病娇的妹妹,火箭四人组(1 / 1)

 推荐阅读: 败者 我的小挂件反派系统 禁忌的尽头 综合都市剧从三十而已开始 基建:我在乱世求生存 遇见爱,遇见她 求生咋被我玩成抽奖游戏了 凡人道尊 我闭眼了,你亲吧 星际大佬她反差萌
最新网址:hbcjlp.com

自从苏联展开了第二次五年计划,并且在第一部科幻电影《登上月球》的第二次宣传标语时,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再加上如今资本主义的环境依旧处于大萧条期间。 这就使得,有很多科学家开始对苏联产生改观。 第一改观是苏联对人民的态度。 尽管过去很久了,但沙俄所留下来的影响并没有就此消失。 而且,资本主义国家在对苏联的宣传,都是以沙俄作为标准,这就导致苏联在他们国家内的名声,出现了两极分化。 或是认为,那是一个全新面貌的社会主义国家,或是认为,那就是披着红色而沙俄而已。 另外一种改观,则是苏联对科学的态度。 正如第一种观点,沙俄内部尽管也有不少出色的科学家,但国家内部依旧是宗教盛行,且充满了愚昧落后。 苏联的消息被封锁之后,就更难被他人所知获。 而现在,经过玛利亚的第二宣传标语时,立马获得了巨大响应。 再加上有不少科学家确实有来苏联发展的打算,这就使得苏联内部的科学氛围更加浓厚。 这些科学家还会将自己在苏联内的经历,带回到自己国家。 久而久之,苏联的刻板印象逐渐被破开。 随着玛利亚提出的‘数学家国际大会’被公布出去之后,无数的科学家都接收到了邀请函。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国际讨论会,更是一个‘自然科学’讨论会。 玛利亚所倡导的,是一个‘科学社会’,所以在发送给每一个邀请者的邀请函下,都会写下这么一句话。 “科学,无国界。” 最终,在1933年6月,在苏联首都彼得格勒,召开了第一次科学家会议。 这场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讨论。 用一种简单的描述,那就是,这是一个索尔维会议复制版。 索尔维会议或许有些人不太了解,但那张科学界群星合影的照片,就是索尔维会议第二届的合影。 那张照片,直至二十一世纪都无法超越。 玛利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创立一个这样的大会,以便于苏联能更加大范围地收集全世界科学人才。 当然,由于这个会议只是第一次展开,而且苏联这个国家身份比较敏感,这就使得响应的人,并不是很多。 可即使如此,依旧有不少特别的人物来到了苏联。 如今已移民到美国的重要航空工程师,冯·卡门先生。 德国的物理学家,且又是近代力学奠基者之一的,路德维希·普朗特。 被称之为二十世纪的欧拉天才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 英国最著名的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 除去知名科学家之外,还有极具潜力的年轻学者,也加入其中。 例如冯布莱恩和让玛利亚所未曾想过的钱老……有或者说,现在的钱兄。 当然,苏联当局肯定是不能输阵的,再怎么样也要上点人来压压场子。 除了没这兴趣的特斯拉之外,重要的人都到场了。 先是最开始预定好的三位,柯尔莫哥洛夫、辛钦和康托罗维奇。 然后就是航空新起之秀,且又是苏联未来最重要的航天科学家,如今就读于鲍曼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的一位天才,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就连航天科学院院长赫尔曼·奥伯特也在其中。 但是,除了这些男性之外,还有一位女性也参加其中。 她正是苏联细菌学、微生物学和化学的核心科学院长,同时还是玛利亚的亲妹妹,安娜斯塔西娅。 当安娜斯塔西娅穿着一身研究员白袍,带着一副方形眼镜,出现在众人面前时。 那感觉,就像是闷热的夏天中,吹来了一阵清爽的凉风一样,让人心神舒怡。 本来颜值就不低,再加上以前皇族身份所带来的高贵感觉,更让安娜斯塔西娅,成为男人堆里面,最特出最明显的存在。 只不过,在安娜斯塔西娅心中,除了研究项目之外,就只剩下玛利亚是她最关心的存在。 如若是以前,肯定会立即抱向玛利亚。 但这一次,却有些不同。 当安娜斯塔西娅直勾勾地走到玛利亚面前时,她的目光在自己姐姐身上来回扫动。 仿佛是在看着某件最珍贵的研究品一样,那极具侵略性的目光,直让玛利亚打着冷颤。 “好久不见了,姐姐,我都以为你要忘记我这个妹妹了。” 一句冰冷的问候,更是让玛利亚心里拨凉拨凉的。 略带心虚地咳嗽一声,一边挠着脑袋,玛利亚一边干笑道。 “妹妹,真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先听我狡辩,我真的只是有一些忙而已。” “噢?”安娜斯塔西娅眉眼一挑。 “忙到连有个妹妹都忘记了?” “咳咳,不是的,意外,都是意外而已。” “我不介意意外。”带着诡异的目光,安娜斯塔西娅轻微地扬起了嘴角:“我可以给你制造点意外。” 轻轻推了下鼻梁上的眼镜,镜片的反光,将那双冷冰冰的眼神掩盖在后。 “毕竟,我最近发现了不少可用细菌,我可以给你尝点的,姐姐。” 这话不假,安娜斯塔西娅在霉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特别是在青霉素方面。她已经发表了十多篇论文,早就在国际生物界中,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名声。 所以,玛利亚只是认为自己的妹妹打算给自己喂点青霉素。 但事实上,安娜斯塔西娅所说的并不是青霉素,而是人体内的益生菌。 这是一种好东西,是能活跃人体健康的微生物。 所以安娜斯塔西娅是打算给自己姐姐喂点益生菌,而且是提取自自己体内的益生菌。 一想到自己姐姐能喝下自己的东西,安娜斯塔西娅原本冰冷的脸,泛起一丝红晕。 碍于自己现在是冰冷的人设,安娜斯塔西娅依旧以‘冷瞪’为主,着实是让玛利亚坐立不安。 玛利亚的到来,本身就让不少人的目光注意到这里。 再加上她们两姐妹的一些小互动,更是让这个地方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一时间,不少到来的科学家,都带着好奇心,以观察的目光眼神,投向了玛利亚这边来。他们都很好奇,有如此魄力,以国家之力给科学家带来助力和资金援助的领导人,究竟是怎么样子的。 玛利亚的照片和画像早就在其他国家内出现,这些科学家自然看过。 可是,当他们看到本人时,还是忍不住感叹一声,本人比照片可爱多了。 随着玛利亚的安抚,安娜斯塔西娅才勉强平复自己的小情绪。 当然,给自己姐姐准备点好喝的益生菌,那是必须的,心里也做好了计划打算。 等会议结束,就该准备准备了。 很快这场会议便开始了。 虽说是议会,但事实上,这更像是一场不同学术派系之间的知识讨论大会。 虽说到来这边的科学界大拿并没有第二届索尔维会议那么有名,但至少,也存在着不少杰出的科学家。 生物学方面,安娜斯塔西娅十分从容淡定地与其他人交谈着。 特别是关于细菌方面的知识,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论文分享给其他学者。 对她而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也应该无国界。 所以,她十分重视这场大会。 而且安娜斯塔西娅在关于抗菌素方面的探索,是可以给科学界带来地震的存在。 因为,她在1923年的时候就发现了溶菌酶,正好与一位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时间相同。 但更重要的是,安娜斯塔西娅是最早一个发现青霉素的存在。 根据她在1926年发表的一篇名为《关于可用于杀菌的特殊霉菌》论文中,就阐述了青霉素的存在。 但那时候的仪器设备并不足以让安娜斯塔西娅将其提纯,因此只能停留在论文与实验室工作上。 可随着1932年的到来,约瑟夫含泪收购了美国大量的生物化学仪器之后,安娜斯塔西娅便拥有了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实验室仪器。 她利用这些仪器,展开了对青霉素的提纯。 这份提纯方式,还未来得及写出论文,但她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论加持。 因此,在这场科学家聚会中,她毫无保留地把这些内容分享给所有人。 如此的无私,很快就获得了其他人的好感。 再加上安娜斯塔西娅美丽的外表,配上这件白色的科学家衣袍,眼镜后冷冰冰的眼神,更具禁欲系风格。 一时间,让生物讨论那一派获得了不少关注度。 只不过这场‘国际科学家讨论大会’本身就是一群理科男的聚会,他们更关注的,是知识本身,所以他们对安娜斯塔西娅的眼神,更多的是尊重。 为了能够让众多科学家获得更好的讨论环境,本就华丽且规模庞大的夏宫,被玛利亚改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实验场所。 在开始会议之前,玛利亚特意往夏宫内搬了各种仪器。 有关于生物的仪器,物理学的仪器,化学的仪器,甚至还有各种可用于应用科学的仪器。 只要这些科学家愿意,他们甚至能借用这些仪器,来给自己的理论做一定的实践尝试。 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布局。 至少,从古至今,从未曾有过任何一场大会,给科学家们准备这么多的设备仪器。 而且这些东西都是约瑟夫砍价得来的,是当前为止,最先进最精密的设备,美国人可是间接性地给他们提供的援助。 因此,在得知这场大会中有如此庞大的仪器量时,参加其中的科学家不禁感叹一声,苏联在对待科学方面的态度。 不仅如此,玛利亚还向自家的科学部提出了一项申请。 如若可以,她想带一些科学家到自家的科学部门参观,甚至是尝试。 特别是冯·卡门这种大佬,将他们带过去,即使拉拢不成功,也可以让他们给出一些宝贵的意见。 其实,即使拉拢不成功冯卡门,玛利亚也只会是略感可惜,毕竟他已经移民到美国,拉拢起来肯定很不方便。 毕竟让玛利亚最关注的,是另外三个人。 一个是冯布劳恩,一个是自家的科罗廖夫,一个是钱。 现在的他们,都很年轻。 正值年轻,是理想最火热的时候。 这份燃烧的理想,让冯布劳恩和钱二人愿意自费过来,参与到这场大会之中。 然后,在这场大会中,跃动着相同电波的三人,便立即走在了一起。 冯布劳恩谈起了关于空气动力学的问题,该如何设计一枚火箭,才可以减少空气所带来的阻力。 科罗廖夫谈起了能燃料和发动机的问题,要如何研发出一台发动机,又要什么燃料,才可以爆发出应有的推力,将火箭送上天。 而钱则谈起了火箭飞行轨迹问题,要如何在稠密的大气层中,依靠空气动力面升力进行滑翔。 三人的激烈讨论,直接把冯卡门也吸引过来。 论身份和科学界的地位,冯卡门远在这三人之上。 可是,冯卡门却没有任何架子,而是很自然地融入到三位年轻后辈的热烈交谈中。 这四人本来就是手动专家,在讨论到最激烈的时候,科罗廖夫一拍脑门,说道。 “不如,我们现在就造一台火箭吧。” 冯布劳恩欢喜地叫起来。 “干干干,干干干,干干干!” 二人的热情,将本就腼腆的钱,也带动了热情。 “算我一个。” 看着这三人的热情,本就是动力学权威的冯卡门,很乐意参与其中。 “那也加上我吧。” 于是乎,四人临时组成了一个火箭小组,由冯卡门当任主导,四人为辅。 由于玛利亚的先前准备,占地面积本就不小的夏宫里面,堆满了各种可用东西。 在这里面,甚至连炸药都有。 约瑟夫就对此吐槽过:“如果这些科学家愿意,甚至可以将夏宫给炸上天。” 当然,吐槽归吐槽,他并不会阻止玛利亚去做什么。 所以在搬运各种东西时,玛利亚把各种烈性炸药都准备在一起。 然后这些东西被这四人小组给利用了起来。 再然后,他们搞起了硝酸发动机。 再再然后,夏宫的西侧实践场所,发生了剧烈爆炸。 实验场地,被这四人小组给炸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