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红色玛利亚 > 771.黑色行动,印度

771.黑色行动,印度(1 / 1)

 推荐阅读: 败者 我的小挂件反派系统 禁忌的尽头 综合都市剧从三十而已开始 基建:我在乱世求生存 遇见爱,遇见她 求生咋被我玩成抽奖游戏了 凡人道尊 我闭眼了,你亲吧 星际大佬她反差萌
最新网址:hbcjlp.com

一片乌云遮住了远处的平面,通过天涯海角的静静河道,在阴云密布下流淌,像是通向那无尽的黑暗最深处。 在这黑暗压抑的环境之下,突然间,破开了两束强光,一辆汽车缓缓行驶在这条安静得如同坟地一般的街道上。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府城市。 时间,1942年3月。 春季的到来,再加上西伯利亚寒流的暂时停息,让温暖的气息重新回归到这片高纬度冬土之上。 暖气的回归,使得积雪融化,气温骤然下降了不少。 冰寒刺骨的冷意,特别是在这晚上,就更是让人不敢随意出门,也就使得深夜的街道,异常安静。 汽车缓缓行驶,在这无人的街道上,溅起了与雪水混杂一起的泥浆。 不知行驶了多久,车辆才缓缓停息,停靠在一间有电灯光亮的木质房屋边上。 车门打开,一位散发着阴冷气息的六十岁男子,从车内走出。 他的阴冷,比这雪水更胜几分。 深深凹陷在眼眶阴影内的眼眸,在微弱的灯光下,闪过一抹冷色的寒光。 瞥了一眼身后的车辆。 那司机下意识抖了一下身子,气息也变得不顺畅起来。 身为政府的御用专车,他接送过无数人,也见识过无数人。 但是,就是眼前这个老男人,却给他一种冰冷压抑的感觉。 连忙摇起车窗,他向这男人丢下一句‘保重’之后,便驱驶着汽车,准备回去报告。 毕竟他是政府车,而非私车。 目送着汽车的离开,阴沉的男人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而是平淡安静地将目光挪回到前方。 直勾勾地看向这栋没有名字,也没有门牌的木质屋子。 又或者说,这是一个不存在的地方。 掏出香烟,在冷冽的深夜当中,青烟缕缕。 尔后,推开了眼前这栋小木屋的木门。 推开木门所发出的刺耳声音,似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哀鸣。 头顶上的吊灯,在推门时引入进来的夜风下,轻轻晃动。 暗黄色的灯光洒落,将他的身影打落在这间木屋的四周,照得他的面容无法分清。 但是,在这昏暗的房间内,唯有一份文件和一枚勋章,仿佛定格了一样,在这房间的中央出现。 安静得躺在那里,如雕塑似的,让人无法挪开双眸。 除了这两件物品之外,桌子底下有一大桶汽油,这与此二物显得格格不入。 如若是常人,恐怕会对眼前之物感到疑惑。 一间朴素无华的木屋,居然会有这么一枚华丽的勋章和一份崭新得如同白雪一般的文件纸,还有一桶汽油。 但那是常人所想,而这男人,却非常人。 维克多·雷泽诺夫,一个从未在克格勃内记名的特别人员。 安德罗波夫能够找到有关于他的信息,只因他所寻找的并非克格勃档案,而是寻找了二十年前的契卡机密档案。 而这样的机密档案,也仅仅是记录了他的名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多余的信息。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只为玛利亚负责。 而这一次,也同样如此。 “嘶……呼——” 一口深吸,手中卷烟很快就到底了,吐出烟雾,在灯光下散射开来。 他拿起桌案上的勋章,灯光下,勋章上的向日葵标志反射出金红色的光泽。 在勋章后面,赫然刻上了玛利亚的名字,这是象征着她本人的到来。 待确认无误之后,雷泽诺夫便收好勋章,拿起桌案上的文件。 文件上赫然写着一条重要任务。 ‘前往南亚,破坏英国人和美国人的特别行动。’ “美国人?” 雷泽诺夫与很多人打过交道,但唯独美国人是最少的。 再看向文件下的另外一些信息,那是有关于英美特工准备在南亚那边策反阴谋的内容。 而他们所要行走的方向,正是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这条路线。 在那上面,甚至还有对方的部分人员名单、身份信息。 这份情报之所以能够如此准确,离不开英国军情六处的友情提供。 当然,他们只能得到这条路线,却无法得知对方要怎么去走,除了名单上的人之外,还会有什么人协助。 更重要的是,对方那边有当地的政府军帮忙。 要知道,现在的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印度的地区政府肯定会以英国狗腿子的身份给予帮助。 这将会是雷泽诺夫所需要面对的难题。 当然,这些问题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接下来的信息,却让雷泽诺夫有些犹豫了,因为下面写着一条信息。 ‘我将会全盘负责有关于南亚中亚地区的任务,这是属于你的黑色行动,同时也是属于国家之间的红蓝行动。’ 当看到这份文件下最后的信息时,雷泽诺夫立马意识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任务里面。 一直以来,他所进行的秘密任务都是针对性的,而且不会涉及到太大规模的冲突。 但是,从文件上来看,他这次要进行的任务,是涉及到国家之间的争斗。 这不仅仅是地缘政治上那么简单,甚至会涉及到有关于意识形态上的斗争。 看着手上的这份文件,雷泽诺夫不禁觉得压力巨大。 但考虑到苏联官方可能会出手,雷泽诺夫便觉得,这次任务自己可能会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想到这一点,雷泽诺夫释然了。 将这份情报仔细收好,雷泽诺夫便推到了木屋内的油桶,待汽油沾满四周后,他将烟头弹起,彻底点着汽油将其焚烧。 这一夜,大火焚烧掉了这里的所有痕迹,只留下一片焦炭般的废墟,还有那让人诟病的消防落后问题。 雷泽诺夫消失了,他将会前去属于自己的战场。 但是,属于玛利亚的战场,却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彻底的打响了。 “世界解放,不可能局限于欧洲,而是整个世界。” 在交谈中,玛利亚对着贝利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贝利亚到来21区和了解完22区之后,玛利亚便开始转入后方,只为让贝利亚逐渐熟悉这里的一切工作。该说不愧是高材生贝利亚,虽说在科研方面的知识储备量还是有所不足,但他在管理方面,确实是独当一面的存在。 所以,在玛利亚的短暂交接之后,贝利亚便逐渐熟悉了这里的所有工作。 事实上,贝利亚所要面对的压力,远远比玛利亚来到这里时要大很多。 玛利亚到来此处时,她所要面对的,是一个近乎于‘一无所有’的空白地区。 她就是要在这个零发展的地区上,建立起属于他们的研究所,属于他们的工业地区。 当然,玛利亚所做的一切都离不开苏联的强大工业能力,在约瑟夫的全力支持之下,再加上《曙光计划》所拥有的‘最高优先权’。 这使得玛利亚所要面临的压力减少很多,可也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弱。 无论是工业上的部署,矿区的探索,还有科研部门的保密工作,玛利亚都已经做完了。 而贝利亚的到来,就是接受了玛利亚所做完的,或者正在做的工作。 他所需要面对的困难,异于玛利亚当时所需要面对的困难。 因此,贝利亚在这项工作上十分努力。 眼见贝利亚开始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之后,玛利亚便准备离开。 该做事都做了,该处理的问题也处理了,现在,她需要进行另外一项更加重要的任务。 贝利亚还是有所担心,毕竟这里可是关乎到苏联的原子能研究,但玛利亚还是给他的不自信打了一针预防针。 “我现在要去处理的,正是针对英美的特别行动。” “而且,我已经做完了所有可以做的预防工作,无论是明亦或是暗,我都进行了安排。” “我相信你的能力,贝利亚同志。” “我能相信你不单是因为你天赋,更是因为我对你的能力上的信任。” 最终,贝利亚还是接受了这项重任。 当然在贝利亚能够完全接管这里的所有事务之前,玛利亚都不会那么快离开。 她在辅助贝利亚的同时,还会在21区的电报室内,不断接收来自彼得格勒的重要情报内容。 在这里,她了解到印度那边的情况,同时也了解到美国在曼哈顿计划的部分内容。 虽说曼哈顿计划比他们的曙光计划要晚上些许,但进度完全不落后。 毕竟,美国那边可是拥有着不亚于苏联的科研团队,他们的科学家和大学都是世界一流的水准。 严格来说,苏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后起之秀,在部分科研方面,苏联还是有所不足的。 而在了解到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同时,玛利亚还了解到印度那边的问题。 是的,如今很不起眼的印度,成为了大国之间的焦灼点。 而且这份焦灼并没有表露在外,而是以‘暗潮’的方式涌现。 德国战役期间,朱可夫就曾经与英属印度军队进行过交战。 他惊讶于印度人的无脑冲锋行为,也对英国人的残酷无情而感叹。 在几次交战过后,苏军俘虏了一大批印度士兵,同时也通过各种手段,在众多印度士兵里面安插了特别人员。 除了安插特别人员之外,朱可夫还策反了不少人。 只不过,在那场发生在英军内部的印度军队革命事件,造成了大量的策反人员损失,但还是有很多人被英军给送回去了。 毕竟,他们并不愿意跟印度人直接闹僵。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参与过与苏联军队作战,并且接受过苏联俘虏部门政委教育的‘问题’士兵,被送了回去印度。 这些‘问题’士兵,很快就被印度内部的某一股政治势力所注意到了。 而这股政治势力,正是印共。 当然,英国压根就担心印度问题,又或者说他们从来都没想过印度这里会发生什么问题。 他们对印度的分化作用是极其有效的。 即使印度里面出现了偏左翼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还有偏右翼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但英国政府依旧不担心。 因为,他们从不认为现在的印度,有能力统一所有民族。 丘吉尔就曾经在国会中,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形容现在的印度。 “只要我促使印度内部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不断加深,印度内部率先爆发的,必然不是民族独立,而是民族内讧。” 在1930年到1933期间,印度内部所爆发各种民族械斗或者宗教械斗或者村庄械斗,都无一例外,证实了丘吉尔的看法。 所以,将德国战役内部的印度士兵送回去,英国政府也没有表达出太多的关心。 他们甚至克扣了那些被解散掉的印度士兵军饷,按照他们的话来讲就是:“弥补印军制造混乱时所带来的损失”。 这句话,同样也是在分化印度人。 因为,他们所克扣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没参与到印军革命事情里面,如此一来,便促使不少人仇恨起了那些参与革命的印度士兵。 是的,他们憎恨起了同为印度人的另外一批受害者,却对英国人表现出了‘感恩戴德’的卑微。 这些事情都被英国人给看在眼里。 他们对印度人的内部混乱十分满意,毕竟,印度这个地区越是混乱,对于他们来说,就越是方便统治。 参与到印军革命事件的印度士兵,也成为了英国殖民者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们通过各种毫无逻辑性的理由,开始对这些曾经参与过印军革命事件的印度人进行逮捕。 当然,这些留在印度内的英国殖民者,在关于抓捕工作上严重缺乏效率。 在如此低效率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抓错人事件。 但英国殖民者却对此毫不在意。 毕竟在他们严重,印度人压根就不是人,而是工具。 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 这些参与过革命的前印军百姓,在遭到逮捕之前,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作。 他们回来后,给同为低种姓的同胞们,带来了一种思想。 那是一抹黑夜中的荧光,破开了层层压抑黑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