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红色玛利亚 > 790.印度哪有什么民族,都是散装的

790.印度哪有什么民族,都是散装的(1 / 1)

 推荐阅读: 败者 我的小挂件反派系统 禁忌的尽头 综合都市剧从三十而已开始 基建:我在乱世求生存 遇见爱,遇见她 求生咋被我玩成抽奖游戏了 凡人道尊 我闭眼了,你亲吧 星际大佬她反差萌
最新网址:hbcjlp.com

尼赫鲁和甘地之所以会产生怀疑,这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格里芬公司在对外宣称上面,是以‘捷克公司’来自我称呼。 可事实上,他们的做法却很不资本主义。 无论是优待员工,亦或是对待印度最最最底层的百姓人民,都是做得比印度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政党要好。 由于他们的优待政策,这使得他们所在的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响应。 不仅是底层人民,就连知识分子,学校内的师生,都开始为一家外来企业说好话。 当然,他们还是得做一些资本家该做的事情,那就是招聘员工。 在招聘员工上面,格里芬做到了‘不分贫穷富贱,一律平等’。 格里芬公司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只要你能过来工作,提供自己的劳动力,格里芬公司就会保障该员工的三餐,还有不是很足但起码有效的医疗保障。 如果说,医疗保障是属于锦上添花,那么保障三餐则是底层百姓最迫切的需求。 他们就是为此而来,只要能吃上饭,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一开始,玛利亚对格里芬在印度这里的任务,是打入内部,为里面的革命同志提供一个灵活的补给点。 为了将格里芬的势力扩大到印度各个角落,玛利亚已经做好了经济入侵的打算。 由于考虑到,将来的某一天,格里芬会直接跟国大党对峙。 如果要让国大党无法威胁到格里芬,那就必须将格里芬的力量渗透到印度的各个邦,最好是离国大党政治区域远的地方。 就是想到这一点,玛利亚才会将格里芬安排到偏远地区。 这样去做,那肯定是不考虑直接收入了。 如若是正常的资本企业,不可能像玛利亚这种不计成本地投入。 但玛利亚本身就不是资本家,她要做的,就是经济渗透,以此来摧毁国大党。 然而,让玛利亚没想到的是,印度的情况比她想象中的更加拉胯。 她一开始的构想,就是将国大党设为最难缠的敌人,而非英国殖民者。 对国大党的假想敌构设中,玛利亚更是把他们当成了震旦的某果。 如此一来,即使格里芬去到了偏远地区,国大党的势力爪牙也应该会触碰到格里芬才对。 但没想到,国大党太拉胯了。 一旦走出他们的控制区域,即使相隔不到一公里,国大党的影响力都无法渗透过去。 例如北方邦,那是国大党势力之外,当格里芬的工作人员来到此处之后,便立即发现,这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国大党势力。 在这里,没有政治党派,只有邦长、村长和一些极其落后的民族部落。 当格里芬到来时,他们甚至认为来到了原始非洲,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路。 若非得到北方邦邦长的热烈欢迎,恐怕格里芬的工作人员会错误认为,他们走错路了。 除了北方邦之外,其他地方也同样如此。 例如奥利萨邦、比哈尔邦、中央邦这三个邦。 然而,只举立这三个邦并不代表只有这三个邦是穷的,事实上,格里芬的力量只是刚触及到这三个邦。 如若要扩展开来,恐怕只有果阿邦、德里、和锡金邦比较富有,其余的邦都很穷。 中央邦格里芬分局负责人就在汇报中写道。 “这里没有任何现代化,在这里,只有最原始的生态环境。” 北方邦更是颇有文采地描绘道。 “贫困和穷苦如交响曲一般,在这个北部地区奏响着乐章。” 除了报告这里的贫穷之外,各地的负责人还写了一份企业估算。 这些估算,都是按照当地的贫穷程度,还有他们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他们将会严重亏本。 严重到什么程度? 让克虏伯这样的大企业过来,都会亏得去街上乞讨。 当这些报告落在玛利亚手上时,她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格里芬的本意确实不是赚钱,但如何入不敷出的进行投入,玛利亚就必须向彼得格勒那边申请资金调动了。 也就是说,对印度的解放不再是表面上的战斗那么简单,这将会是一场近乎无底洞的投入。 看着手中的各种报告,再看向盖印着英国殖民征服印章的大地图,玛利亚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当她看完报告时,玛利亚立即明白,她需要解决三个重点。 只有当这三个重点被彻底解决,印度的问题才会好办,而他们的投入才会得到回报。 第一个重要,格里芬的发展方向。 第二个重要,经济渗透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三个重要,印巴的民族解放资金投入。 第一个,格里芬的发展方向不能只停留在拖拉机了。 一开始的构想里面,确实是以拖拉机为主,这是很适合农业国家的设备。 然而,单单从这些地区的贫穷程度去看,拖拉机能有作用,但并不足够。 如果要实现经济渗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符合当地民生民情。 所以,玛利亚在自己的构想中,打算给格里芬拓展一下新的发展方向。 例如农业,又例如土木工程。 这些事情自然是要大投入,钱的问题不可能少。 幸亏,苏联现在的经济稳步发展,又因为没再进行战争,高端科技产品蓬勃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取得了很多专利成就。 单单是吃专利费用就已经是很大一笔钱。 如此一来,给玛利亚提供的活动资金,自然能多很多。 更何况,这些投入看似无底洞,可是跟战争时的经济消耗一比较,那就是一根毛。 所以,当玛利亚向彼得格勒提出资金调动时,约瑟夫看都没看直接就批准了。 得到更多资金投入后,玛利亚便开始给格里芬拓展业务。 农业方面,招募了大量的农业人才,他们将会支援到印度,给予他们农业上的技术支持。 土木工程方面也是如此,为了让土木工程发展起来,他们更是从苏联那边带来了大量的设备和器材。 这些方面的拓展,就是为了让格里芬公司,可以在印度这里扎根。当然,第一个重点也同样存在着弊端和困难,那就是地主的问题。 北方邦和中央邦确实是穷,但穷归穷,这里依旧有着数量不少的地主。 大量肥沃的无地都被这些地主给霸占了,大量百姓不得不栖身于地主的管理之下,成为农奴一般的存在。 当然,也存在着一定量的富农和中农,但数量很少。 里面的农民矛盾也很激烈,这里面所夹杂着的矛盾并不只有土地占有问题,还有宗教问题,还有外乡人和本地人的矛盾。 矛盾如此激烈之下,农业发展就更加困难了。 当然,玛利亚是没打算一下子把印度的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问题给彻底解决。 这不可能,也不现实。 但至少,可以让格里芬公司在农业拓展方面,得到延伸。 更重要的是,当格里芬开始务农时,隐藏在山林里面的游击队,可以以‘工农’的身份加入其中。 毕竟,在这个信息匮乏的时代里面,只要他们不说,也没多少人能知道对方是游击队成员。 这样一来,便可以解决游击队的粮食问题,也可以加大生产力。 当然,地主问题还是一个不好解决的困难点。 至少短时间内,要想彻底解决地主,都不现实。 按照玛利亚的猜想,起码得到彻底对峙的时候,才好打地主。 这是第一个重要点,而第二个重要点,是经济渗透的可持续发展。 自从玛利亚接管了印度革命的工作后,她在这里投入的资金,那是每日剧增。 印度革命那是势在必得,而他们的投入不能没有白白浪费。 所以,对于印度未来的工业发展,格里芬可以成为一个主导。 这里所指的工业,并不局限于重工业,还有轻工业,甚至是农业方面。 第一个重点是对农业的拓展,当拓展得以实施,那就是农业的发展。 只要能够在必需品中进行生根发芽,格里芬的无底洞投入必然能够得到回报。 如若印度革命得到了成功,格里芬将会代表着苏联国企,与印度政府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当然,这必然是未来的事情,回报也只能等到未来才能回收。 第三个重点,同样是最重要的一个点,那就是对印度民族解放的投入。 摆在印度面前的主要矛盾,必然是印度的民族独立。 当然,印度的民族独立跟震旦的民族独立有着很大区别。 震旦的民族独立,在很大程度上,是汉族为主导,毕竟那可是占据着本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一。 反观印度,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其人口占据只有百分之四十六。 如此一来,这个所谓的‘印度民族独立’就很微妙了,因为你无法确保是哪一个民族为主导。 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口数量,并不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更何况还有宗教这个要命的点。 有些地区,那是看宗教不看民族。 即使你跟我同一个民族,可如果你不是跟我同一个宗教,我也会将你视作为威胁或者敌人。 所以,他们所宣传的‘印度民族独立’,那是一个概念,跟‘民族’并没有强相关。 这个概念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地区,也可以是人种,不一定是民族。 只不过,有一个点那是百分百肯定,那就是赶走英国殖民者。 当年,印度左翼就是没看清楚情形,没有走‘印度民族独立’道路,转而去攻击国大党。 攻击国大党没有错,然而在各种复杂矛盾的混合下,首要的核心矛盾,必然是英国和印度之间的矛盾。 虽说‘民族’这一词,在印度这里显得格外‘泛’,但是在抗英这一点上,国大党确实在坚持。 尽管他们所坚持的方式是错误的,是有着很大后遗症的,但无论如何,在反抗英国殖民者这条路上,确实在做。 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再度犯错,玛利亚已经做好了打算。 那就是,让格里芬公司加入到‘抗英’这条路上。 至于如何抗英,则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看着地图和格里芬各邦分局的情报汇报,玛利亚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两个重要。 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隐晦的。 直接的直接,自然就是跟英国殖民军发生冲突。 这里面的冲突,是血腥的,暴力的。 利用强大的武装力量,直接跟英国殖民军开战。 但是,开战必然需要军队,而他们所准备的五万印军还在巴基斯坦。 那就是说,他们需要重新征兵,但考虑到印度士兵的超级无敌拉胯,征过来的兵可能会成负作用。 唯一能有战斗力的,就是游击队了。 但游击队人数不多,正面开战必然会吃亏。 所以,直接与英国殖民军进行冲突,在短期内都不可行。 既然如此,那就得从‘隐晦’的方式去抗英了。 如何‘隐晦’? 投资,给钱。 但玛利亚并不打算给国大党太多的资金,毕竟国大党所走的路,是‘非暴力不合作’。 既然如此,那就应当给其他抵挡组织。 虽说国大党是目前的主流印度政党,但事实上还有不少政党,他们力求抗争,而不是‘非暴力不合作’。 。 除了投入资金,还可以给印度人打官司。 虽然说,英国人是不会印度人讲法律的,但格里芬公司可是一家捷克公司。 我一个捷克人来跟你打官司,那英国人还是得走一下流程。 能不能赢是一回事,但最起码,宣传达到了。 那就是,‘格里芬公司是平等看待每一位印度人。’这一宣传观点。 除了表面上的投入支持,暗地里,给游击队各种营养食物和武器装备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是双方面的‘隐晦’抗英。 百姓很容易被蒙蔽,但百姓比上位者更能看清楚,谁是他们的朋友,谁是他们的敌人。 现在,格里芬就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恩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