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侯,你口中的火枪真有那么厉害吗。”
盛长槐并非不想给太子解释他的底气在哪里,而是火枪这种划时代的产物,在这个年代很难被人理解。毕竟火枪从研发到用于实战跨越的时间太短。
而盛长槐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从火绳枪开始。当然,最先研发出来的自然是火绳枪,但由于大宋缺铜,而火绳枪对于原先的大宋作用不是很大,毕竟大宋的对手全都是机动力最强的骑兵。
如果是野战的话,实际上火枪手最多能够有两次射击的机会,这还是训练熟练的火枪手,盛长槐已经经过实验了。
而在第二轮射击之后,对方的骑兵已经有足够的能力突袭到火枪手跟前,到这个时候,火枪手就好比待宰的羔羊一般,骑兵突进火枪手的阵列中与屠杀无异。
而对于守城战,手榴弹已经足够使用了,再加上现有的弓箭手等防守方式,火枪手对于战局的帮助并不明显,所以盛长槐并没有进行实际列装,知道这种武器问世的,仅有打造和研发火枪的工匠,连王韶都不知道盛长槐在叫人捣鼓的那个是啥玩意。
而这次秦风路的战争中,燧发枪虽然已经进入战局,但打的都是顺风仗,唯一的对抗野战,还被生石灰这种化学打法给遮掩的光芒。后面的战斗就更不用说了,火炮才是优先被关注的对象。
秦风路的战报在盛长槐的暗示下,并没有对火枪这一划时代的产物有所描述,谁叫秦风路安抚司王韶也是太子的人呢,盛长槐又提早猜到了京中出现变故,王韶对汴京的事情帮不上忙,但打个配合还是乐见其成,至于知晓火枪的西北将门子弟,他们正忙着跟全旭在桃州和河州为自家抢占利益,有全旭的叮嘱,对于火炮这种大杀器他们有求于盛长槐。
全旭一个战事还没结束,火枪需要保密的说法,即便西北将门子弟并非就真的全信了,主帅要求暂时保密这种命令他们还是严格遵守了下来。
最重要的事,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除非亲眼所见,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可以以少胜多的利器,太子即便开明,也还是无法想象。
“殿下,臣知道您不是很相信火枪的威力,但您信臣吗,若是您信臣,就按照臣说的去做,您只需要在宫中拖延半个时辰,臣就能够率人控制局面。”
见盛长槐态度坚决,太子虽然报了必死的决心,但能够活下来,谁愿意去死,要不是他被逼到绝路,他也不会有玉石俱焚的想法,所以这时候心里已经倾向于盛长槐的方桉。
而让太子下定决心的是太后之后的话。
“太子,哀家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不就是怕到时候你在宫里控制不了局面,出了意外,刘贵妃他们在控制皇宫之后,必然会派人捉拿靖王吗,这个你不用担心,官家的诞辰之日,也是王母娘娘的诞辰。民间不是把哀家和王母娘娘放在同一地位吗,往年哀家都不怎么关注这个节日,但是如今,外边都以为哀家重兵,我这个弟弟又是痴迷修道的,城郊有家道观的王母娘娘特别灵验,在这个时候他在王母诞辰那日在那家道观祈求王母保佑哀家度过此劫也是顺理成章的。”
说完,曹太后看了一眼曹国舅,见他点了点头才继续说道。
“虽然哀家并非官家生母,但毕竟叫我一声母后,也该称呼我这个弟弟一声舅舅,他的马车,想必是没人敢搜查的,到时候靖王躲在他的马车里面混出汴京轻而易举。哀家也老了,和太子一样,擅自出京会打草惊蛇,只要哀家还在国舅府,刘贵妃他们就不会想到靖王已经不在城中。至于哀家懿旨,这个简单,哀家提前写好,到时候如果西平侯无法救下太子和官家,全身而退应该不是难事,照样能够在刘贵妃谋逆之后和三边将士拥立靖王。”
太后的处境其实和太子一样,刘贵妃等人要谋逆,自然要盯紧紧要之人,太后一旦出城,必然会引起他们的警觉,而太后这时候又是对外宣布自己重病在身,一旦走出国舅府,都不用刘贵妃动手,官家就会派人拦下。
相比于太子,官家对太后的防备更加严重,能让他到国舅府中享受天伦之乐,已经是官家的底线了,哪里会让太后离开京城,别说官家不肯,朝中百官也不会让太后擅自离京,谁知道太后离京之后,会不会投奔某个藩王,太后这个身份太过于敏感。
而太子呢,短暂离开汴京还是能做到的,只要在城门关闭之前返京,官家也不会有所怀疑,其实比太后还能更自由一点,曹太后之所以会不遗余力的帮助太子,何尝不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既然太后已经想好了对策,太子也就不在坚持,站起身来,郑重其事的给盛长槐行了一个礼。
“盛爱卿,孤祖孙三代的性命,全部托付于爱卿一人之手,大宋的未来,全系西平侯一身,请受孤这一拜。”
盛长槐本来还准备如先前一般,让过太子这一礼,但却被太后拉了一把,不得不受了太子这一拜,而太后不仅让盛长槐接受了太子这一礼,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话,让盛长槐颇为感慨。
“盛爱卿,这一礼你当得,看到你们两个如此,哀家恍忽如看到当年范相公复相之时,那时候满朝皆是先太后遗党,国事艰难,官家见了范相公之后,也如太子这般向范相公行过此礼,可惜的是,先帝性格太过于柔和,庆历变法失败,不得不含泪将范相公贬斥。太子虽然和先帝性格迥异,但就用人看人这一点,和先帝如出一辙。我也算看出来了,西平侯和范相公一样,骨子里有一种革旧迎新的志向,希望到时候太子能够比先帝更加坚决果断一些。”
说到这里,曹国舅也是一阵唏嘘,他年轻的时候,正好经历过庆历变法,后来又和韩驸马等交好,也听他们说过,庆历变法要是能够顺利执行,今日之大宋,或许会不一样吧。
曹国舅府里,盛长槐和太子,太后三人同样在商议对策,但没有一个人说起平息反叛之后如何。而另一边的寿亭侯府,和曹国舅这边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