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道:“一官,朕知道你靠着海上的贸易和拦路收钱获利巨大,年纪轻轻就是大明首富了。”
什么叫拦路收钱?郑芝龙心说:说的跟当海盗似的……我可没当过海盗,我只是个收保护费的诚信商人。
朱由检又道:“如今海上的利益巨大,得之足以兴邦强国,朕看着眼馋,也想分一杯羹。”
你要怎么分一杯羹?郑芝龙心想:拦路收钱的买卖皇家亲自来干怕也不合适吧?会被人当成海盗皇帝的!
“朕知道如今的世界已经是所谓大航海时代,”朱由检继续侃侃而谈,“西人的盖伦商船可以扬巨帆,行数万里而来,或贩运买卖,或强取豪夺,不仅获得巨利,而且还开疆拓土于海外。
而我大明却自闭国门,不取海外之利,不习西人之艺,也不和西夷列国争夺无主之土。明为备倭防夷,实为自缚手脚,白白错过机遇……实在令人惋惜啊!”
这皇帝知道的还不少啊!
郑芝龙和沈廷又都算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听了朱由检的话,也都暗自吃惊。
朱由检接着道:“如今中土多灾,百姓乏食,实在不能再守着老祖宗留下来的这点土地了。
所以朕欲扬国威于四海,拓土地于八方,殖人民于异域……然而我国闭关锁国已久,官场民间,大都不知世界之大,也少有人习得航海之术。
因此唯欲出海拓土,必先师夷长技,如此才能大兴海军,有了海军,我大明才能扬帆异域。而欲师夷技,兴海军,则必先开关通商。开关口兴商市,则可以知世界、引人才、殖产业、办海军!”
原来朱由检也想跟逆子一样,当个拓疆土于海外的大殖民者!
不过朱由检的想法和逆子也不完全一样,逆子的殖民扩张路线是重商重利,打头阵的是商人,朝廷的投入相对较少。所以逆子当国的时候,可以不顾国内战争仍然在进行,就开启了海外殖民运动——实际上同时代许多欧洲国家的殖民也是这样进行的,并不存在殖民必先安内的说法。
比如现在已经溜达到大明帝国家门口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就在和西班牙帝国打一场八十年战争——因为之前的荷兰属于西班牙帝国,所以这场八十年战争实际上就是一场内战。
但是荷兰人并没有等到独立战争胜利才出海去闯世界,西班牙帝国同样也没有在同荷兰打仗的时候放弃帝国的殖民事业。
这是因为眼下的欧洲殖民运动的商业成分比较高,而且在海外遇到的敌人大多很弱,不需要倾举国之力去海外打仗。
另外,对于商业殖民集团而言,国家内部的激烈冲突(有时候不一定是内战),也有利于他们得到低成本的雇佣军和开拓民。要真的国泰民安的,上哪儿雇人出海去?
而崇祯的经济账算得没有逆子那么精,他的殖民思想大体上是封建化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把儿子们封到海外去建国,顺带着再组织一点吃不上饭的要饭兵跟着一起去。
他的这个做法,其实就是用大明的国力为自己的儿子开辟封国——殖民的成本是国家承担的,而得到好处的则是自己的儿子......花国家的钱当然不必算得太精,而以封国建邦为目的的殖民,当然也不会奔着利润而去了。所以朱由检得远交近攻,同时还得建立一支可以有力支援海外殖民任务的海军。
不过朱由检还是借鉴了一些逆子的办法,比如以商市为办海军的基础——海军总是离不开海上活动的,特别是在17世纪,几乎没有一个不出海的国家能办好海军的。而以土地和人民为基础的国家,要控制海上力量,就必须开关通商,同时扶植大型港口城市。因为大型港口城市,一定会发展出先进的造船业,也会成为一个各国水手和航海家的聚集之地。
所以在朱由检的盘算当中,搞海外殖民的前提是有大海军,而办大海军的前提则是开关建商市。
在他的计划当中,他的帝国要重点发展天津、上海、福州、香山岛等四大海港都市。
而在这四大海港当中,又要以上海和香山岛两处商都为最大!这两处商都,朱由检就打算交给沈廷扬和郑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