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玄幻小说 > 不宋 > 235.一殿两世界

235.一殿两世界(1 / 2)

 推荐阅读: 温青决 系统大大 九君炼气诀 古界残花 冷妃有令之王爷请绕道 夏纪神游 你好,林桑桑 狼性竹马与我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身为世界最强的我无所畏惧 恶毒后娘:带着商场养崽崽
最新网址:hbcjlp.com

一个大殿,两个世界。

东边一拨人激情踊跃,喧闹得好似菜市场,西边一拨人却都是震骇莫名,满脸懵逼,死寂如坟场。

这帮外地佬在干嘛?

田卷是什么?

一百万亩?

二十石粮食换一亩?

那不就是两千万石粮食?

燕王有了这么多粮食,粮价怎么可能还高得起来?

咱们手上的粮食不值钱了?

一个又一个疑问,犹如毒焰灼烧着平江与嘉兴豪强的心肝。

有人实在忍受不下去了,抛下脸皮,低声下气地去找相熟的外地士绅求解。

平江府的周显见自己的族叔已经登记完,被挤出了人堆,赶忙上前。

“九叔,咱们周家虽然分房,却也是一脉相承,就算不能祸福与共同气连枝,您老也看在祖宗的份上,拉侄儿一把啊……”

临安来的周九福怜悯地看着这个族侄,摇头叹息,“你叫我如何拉你?莫怪老叔狠心,要怪只能怪你自己作死,干啥不好,非得和燕王殿下对着干呢?殿下那是普通人么?一个和宁门朝会小试牛刀,就把满朝大臣整得服服帖帖。你们觉得自己很能,能得过朝中那帮人精!?还想和燕王殿下玩心眼,斗谋略,那不就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么?”

这一句句质问,怼得周显面红耳赤,好似头上挂着铅,根本抬不起来,只能弱弱的哀求。

“九叔,事到如今悔恨也无用,侄儿也不求您别的,您能不能把这田庄制度和田卷给侄儿讲讲,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补救的余地。”

周九福往燕王所在方向瞟了一眼,想了想,反正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燕王也只要求不可以提前透漏出来,现在说应该是没事的。

毕竟是同族,能帮就帮一手吧,“哎,人老了,心就是容易软,罢了,同你说说便是。”

颇费了一番口舌,周九福倒是知无不言,讲得很是详细,“燕王殿下还说,田地也不是简单租给农户耕作,好像还会试行一种合作社模式,很可能会提高田地的产量和效益,具体内容我也不是很懂,大概就是像工坊雇佣工人一样,耕农只要出力,其他种子农具啥的,都由田庄合作社负责,咱们买了田卷的人,只管每年收钱就行。”

一旁的平江士绅听得晕乎乎的,用了好一会才有了点理解,随即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还可以这么玩的么?既不是官田,也不是民田……”

“算起来,这和咱们以往租田要少小半收益,不划算啊。”

“呵呵,要缴税当然没以前那么多收益,你也不想想,燕王殿下弄出来的制度,会允许有人逃税?”

“就是啊,等于是地主和佃农的税赋由田庄统一代缴了,谁都别想逃,官府收税也简便,大多数人也省去了麻烦,其实也算是好事。”

“二十石米买一亩田卷,然后每年稳定收益最少六斗,相当于每年三分利息,其实也还不错,毕竟钱粮放着也是放着,而且这票卷还可以买卖转让……”

这年头,可没有银行,把钱放钱庄交子铺啥的,还得给保管费,而以华夏人的保守思想,一般也不会把钱全都投资到有风险的工商业中,因此民间许多财富要不就是窖藏,要不就是买地。

可一来土地有限,二来燕王明显要限制兼并,现在这田卷既可以像实际田地那样保值,还能有稳定收益,确实是个不错的路子。

越来越多士绅想明白这点,渐渐动心起来。

“这什么合作社,乍听起来倒也不稀奇,约莫和咱们雇佣长工种地的方式差不多,不过从田庄制度设计上来看,很可能没有那么简单,恐怕另有玄机,也许真的能让田地出产提高起来。”

对于农业,赵孟启是有认真思考的,像是化肥农药杂交之类的科技方面他是不懂的,也无法一蹴而就的研究出来,只好从经营模式上面想办法。

华夏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模式一直到后世也大量延续着,赵孟启也没幻想要彻底改变,只是在条件合适的地区,参照后世的成功经验进行探索改进。

“不得不承认,咱们这次彻底输了,经界之事无可阻挡,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看啊,咱们还是趁早臣服为妙。”

“周兄所言有理,想来燕王也不至于对咱们赶尽杀绝吧?”

“难说啊,燕王之前可是给过咱们机会了,到这会大局已定咱们才低头,有用么?”

“不管怎么样,也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要不,咱们用买田卷之事试探一下燕王的态度?”

“哼,要去你去,鄙人做不出这般没骨气的事,且看这燕王究竟能奈我何!?”

“就是,这么轻易低头,那我家投进去的钱,岂不是都打了水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要坚持下去,我等绝不会输!”

一阵议论争吵后,这帮豪强产生了裂痕,分崩离析。

有些不甘资产缩水,想要顽抗到底,有些认为能保住一点是一点,想要投降认输,还有一些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不知该怎么办。

此时,一百万亩田卷基本被认购瓜分一空,又有几个来自庆元府昌国县的士绅想与燕王打商量。

“殿下,我们几个也想购买田卷,不过您也知道,我们那都是岛屿,没多少田地,这也拿不出什么粮食来,您看能不能让我们用这次卖海产的钱来换田卷啊。”

昌国其实就是后世的舟山群岛,那附近的海域应该是华夏近海最大的渔场了。

这次为了填补粮食空缺,赵孟启不但令奉化军在太湖和长江展开大规模捕鱼,同时也给昌国这些士绅下了大订单,以十文一斤的价格,敞开收购海产。

因为保存和运输的问题,海产的市场有限,所以海洋渔业并没有多大的发展,海产在平时卖不上什么价钱,渔民捕捞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但燕王这笔大生意砸下来,这些商人士绅见有利可图,立刻组织大量船只渔民进行捕捞,短短半个月,就爆发出了六百多万斤的产量,而且只要燕王不停止收购,捕捞量还会持续增加。

赵孟启又不姓朱,可不会放弃海洋,不论是军事上,还是贸易渔业上,他都有着相应的打算,听到这些‘海上人’的要求后,他笑了起来。

“可以啊,现在是因为灾区缺粮,所以才要求用粮食换田卷,后续就可以用钱买了,而且将开放向民间公开出售,就算普通百姓只买一亩都是可以的。”

“不过,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们守着大海这个聚宝盆不要,却想着把钱投入田亩中去,这不是舍近求远因小失大么?”

“以往你们的渔获卖不出去,剩余下来的只能堆在海滩上任其腐烂,但本王有办法解决海产的保存和运输问题,让它能够卖到内陆地区去,这一来,以后你们捕捞得更多,也就赚得更多,因此你们该把钱投入到升级捕捞能力上,比如换更好更大的渔船,改进捕捞工具和捕捞手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