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没有下雨,快要下雨的感觉一直盘萦在城中居民的头上。雨却一直没有下。
读者感觉一直有雨,实际是没有下雨。这种文学技巧,在大事件即将发生之前,如何有条不紊的从多角度展现主题和展开线索。就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开卷以来,好长的字里行间并没有战争发生,而战争正以多种形式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聚会、跳舞、谈恋爱、争夺遗产、远方的宾客等,以及家庭,社交等。
……
2019年春天,我在大学一年级认识的一位要好的女同学,从加拿大不远万里回来中国。她在昆明的一所大学受邀讲课。那时,我正好在昆明工作。我们约好去云南大理古城游览。她身边跟着她的老公,一位加拿大魁北克省土生土长的大学哲学教授。她老公的长相常常让我误以为进入了《哈利波特》的世界,有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
两男一女的故事,被我写成一万多字的非常平庸的长篇记叙文。从大理返回昆明的动车上,我将文稿拿给她阅览。没想到,她看到结尾部分脸色大变。她默默地望着我,嘴唇动了几动,看得出她忍住没说出来的话,一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符合她的心意。她在拿捏,即便语言学教授,她一时半刻竟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
我猜到了她的想法。
她是不喜欢结尾将她定位为一位离别祖国多年的海外游子,同时她不喜欢我将当年远嫁西域的王昭君等历史人物扯上关系。一句话,我不愿意被任何人定义,哪怕她恰好缺一种外人审美的形象。一直到两年以后,我才了解当时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主题是海外华人的中国角色。可惜,我没有把握好这个角色,让我的这位老同学花容不悦。
直到我理解了元宇宙文学的表达模式,我茅塞顿开,我应该将主人公设定在一个更辽阔的空间里,让无关主题的情节远离被定议的分险,创新出一个全新的环境,与任何人或利害团体都不产生利益交集。让读者自己寻找自己文学真实的意义。
并且,我竟然没有把握住读者的认知轨迹,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不断反转矛盾的指向,让阅读过程充满乐趣。
……
能让读者一直提心吊胆的模式一定在传统文学里屡试不爽。奏效的表达方法不能丢弃。每一位读者的阅读体验首先满足自己的人物预先设定,不符合读者胃口的阅读体验,常常被嫌弃,元宇宙文学若不能超越读者的认知高度,至少也要整合认知的模式,让读者可以有一种千转百回的,曲径通幽的感觉。一本30万字的小说,被读者花费半天时间即阅读完毕,不一定是流畅这么简单的评价,或许这本书缺乏启示人的智慧或思想的亮点。
每一个人对世界都有自己的判断,理解,经常还附带上一种误解的可能。不用怀疑,读者同作者一样,具备对立统一的思维认知。同意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的读者,请举手。
这些文字不是废话连篇。
认知错位,必然导致误解。会错意,就像一种寻找出路的沙盘游戏,错综复杂的线路是故布迷阵,出口只有一个。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