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喜欢战争题材。有人喜欢爱情题材,有人喜欢科幻题材。这种阅读偏好,因个人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等原因,需求自然不同。宫斗剧、帝王剧、谍战剧等……,都有自己忠实的粉丝。
好人和坏人,二分法,是孩子们最容易理解的人物分类方法。《小兵张嘎》里的胖翻译,一看就是坏人,吊眼,龅牙,一脸欠揍的表情。
终于有一天发现,好人也有坏的时候,而坏人也可能做好事。人性的复杂,在文学作品里人物塑造上,开始有意识地含糊起来。
并非中文文学作品经历过这个过程。源于古希腊的重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作品《荷马史诗》,神就是神,王就是王。斯巴达国王的王后海伦被掠走,希腊城邦总动员,发起讨伐特洛伊之战。满城特洛伊人就变成了敌人。待木马计得逞,希腊大军攻破城池,屠城惨剧发生了。
……
这些年,从管理学中学习到的四分法,同样可以用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上。一个人的优点,缺点,加上潜在的优点和隐藏的缺点。这样,可以让人物多出两个侧面,让读者了解更全面的信息。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之类的作品好像用不到四分法。一位老人,很多天出海,总是空手而回。就连跟班的小孩的父亲也开始提醒自家孩子不要再跟老人出海。终于有一天,老人一个人出海,竟然捕捉到一条超级大的鱼。老人与大海开始搏斗,与海里的鱼开始搏斗。老人的船靠岸以后,大鱼仅仅剩下一堆骨架。这是意识流的代表作,打破了海明威之前的所有文艺创作思潮的写作技法。以大海作为小说的环境,一个人面对所有的文学要素,却让读者并不觉得角色苍白无力。相反,唤起了读者无限遐想。
假如以元宇宙文学的思路,老人与海,可能是另外一番描写。这条鱼,有来历,老人几十天没有打到鱼另外有原因。
……
海明威在这部著名小说里,依然给读者设置了一个圈套。这么多天没有打到鱼,突然这一天好运气来临,这让读者充满期待和欣喜。可是,这不是作者想要的,作者不屑于调动读者的这些情绪。他没有与读者互动的想法,更不会试图讨好读者。他只是以大海的视角,让大海中的鲨鱼出面来掠夺老人的战利品。夺取老人的财富的是他无法控告的自然之物。这种掠夺,让老人既不能报复,也不能诉诸法律。这种失去方式,正是作者想告诉读者的真实。现代互联网的许多经典鸡汤,诸如,让方便面销量下降的,并非另一个更优质方便面的品牌,而是外卖。海明威在100多年前就讲清楚了这个道理。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超越时代的认知和思想。
文学大家的智慧和预见,有很多,诸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曹禺的《雷雨》等。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