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惜卿夸张,毕竟这时候又没有军人退伍的说法,运气不好的话,干到七八十还是普通士兵也是极有可能的事。
《汉乐府》中就有这么一首描写前朝兵役制度残忍且不合理的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眼下的大胤甚至还比不上汉朝,虽然两者的兵役制度是一样的坑,可这时候却很难有能活过六七十的老人。
所以景袤手下的这些兵真是撞了大运了,在这样一位疑似慈善家的上司的一通操作下,不仅仗不用打了,户口还给落到了首都,顺带着分到了地,还不用操心交税的问题。
这个时候又没有计划生育的说法,寻常人也不会刻意避孕,当年那些落户的士兵既是军户,手里还有田产,那么自然不难讨老婆。
所以这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留下来的近万人的后代,在人数上,估计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这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惜卿上辈子听长辈说过“人穷穷不过三代,人富富不过三代”这样一句话。
后半句她挺熟的,无非是家风不好+孩子太多,家产分着分着就没了,所以就富不下去了。
但是前半句她却是想了很久才想明白过来。
最开始时她以为这话的意思是穷人三代后就不会穷了,可是后来她才意识到,穷人穷三代就该绝后了。
可见上辈子她能活到21世纪,祖上一定是阔过的,虽然族谱上没记下什么来,但她可不认为一个泛泛之辈能从有历史记载起一直传宗接代到现在。
她之前听一个族谱记得还算比较完整的同学说过,她家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大槐树那边迁过来的,从那迁出的第一代开始记,到她这一代已经是第二十代了。
二十代是什么概念,经历了战乱、灾荒、瘟疫……甚至还有近代的帝国主义侵略,这都没能绝后,可见这能活到21世纪的人,祖上都是有点能耐的。
只可惜惜卿家里没族谱,所以她对于老祖宗的光辉往事,只能靠猜。
现在的洛阳,维持着最后的虚假繁荣,如果哪天爆发战争,那么首先遭灾的就是这些普通老百姓。
希望不会有那么一天吧。
惜卿看着这位认真给流民舀粥的士兵,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怕流民吃不饱肚子、想要亲自去挖野菜为他们改善伙食的普通士兵,他的父亲也是士兵,是景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也要保下来的普通士兵。
不是与其他士兵合在一起、被写进史书里的冷冰冰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