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姜家的院门口摆放了两张桌子,一边一张。
姜洪志和顾九分坐两边。
桌上准备了笔墨,一开始姜洪志打算用竹简,是顾九跑回后院拿了一沓子纸出来,分给了姜洪志一多半,并告诉姜洪志怎么用。
姜洪志在纸上写下头一个字的时候,内心是激动万分的。
不过,这人一向沉得住气,哪怕内心激动的想要跳起来,脸上神色也是淡淡的。
这人的心智可见不一般。
这也是让初初见到他的凌文璟欣赏的地方。
姜洪志这人将来可堪大用。
小孩儿这拨分给了顾九,顾九只需负责记录每个孩子的名字、年龄、家庭住址。
后来发现外村来的人家比本村的多得多。
姜洪志记录的就多一些,又分男女。
除了每个大人的基本情况之外,还另加了一项,就是每个人擅长什么。
这是姜小花说的。
姜小花在跟姜洪志聊天的时候就说,用人就得先看人家擅长什么,让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必定事倍功半。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问到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时候,姜洪志就把姜小花说到的各种工种说给村民们听,看他们的意向。
再把他们最愿意做的事情写在后面,以便后期参考。
姜小花起来的时候。
院门外已经没剩下几个人了。
等姜小花洗漱完。
姜洪志和顾九已经开始收拾桌子。
排队的村民和孩子们也被打发了回去,提来的束脩自然是没收。
有些人就问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读书?
姜洪志回复的是得先盖房子,然后是找愿意来教孩子们读书的先生。
之后就有村民找到里正丁毅,说孩子读书是大事,不能被耽搁。
里正丁毅只得又找到老姜头,说可以把村里一处祭祀用的屋子暂时收拾出来,给孩子们读书认字用。
至于先生?
在村民们眼里,姜洪志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都推举姜洪志来教。
姜小花知道这事儿的时候就忍不住乐,村民们可真敢想。
这怎么可能?
大哥姜洪志再有一月的时间就要下场今年的秋闱。
他的时间可是顶顶金贵的。
万不能被用在教孩子们读书这件事上。
教孩子们读书的先生得另外聘请。
看来,村民们在这件事的认知上还是有偏差。
姜小花知道这事后,特意在吃早饭前去了大槐树底下,让里正丁毅帮着把村民们召集在一起,细细讲了为什么要开办村学、讲了孩子们读书的时间只有半天,剩下半日的时间是当学徒,学得一技之长。
每隔一段时间要考学。
最有天资的孩子才会被送到镇上的永安学堂。
凡是被送到永安学堂的孩子,只要他认真读书,老姜家管三年的学杂费。
三年的时间若是能考上秀才,就送到常宁府的文德书院。
姜小花讲完之后就回了家。
大槐树底下一片嘈杂,议论纷纷。
早上吃过饭后,姜小花要跟爷爷老姜头一起去云塘镇。
姜小花很喜欢云塘镇里的布局,南北走向,大青石铺的街道宽敞又干净。
姜小花都想好了,大岭子村里盖造纸工坊,即便是铺不了大青石,也得铺上青砖,反正是凌文璟那厮出钱。
要做就做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