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网游小说 > 马大妞进城记[六零] > 第115章 第 115 章

第115章 第 115 章(1 / 2)

 推荐阅读: 都以为我是假酒 谈氏的小跟班 晓然默允 妖雄志 玫瑰在心间 末世之时空救赎 太古玄荒 天边有朵孤独的云 回忆与随笔 永恒深空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二天一早大妞睡到九点才起,醒来之后身上懒洋洋的,肌肉有点酸,不过精神状态还行,外边下了小雪,大妞吃了饭,就抱着圆圆在屋里溜达,圆圆可能是妈妈配着,兴奋急了,在大妞怀里一个劲的往上蹿。

“姐,今个想吃点啥?”淑芬从厨房里出来,拎着一个篮子。准备去买菜。

“哎,等会我给你出去溜达一会。”大妞看了看天,下着小清雪也不大。闺女也快百天了,也没咋出屋。

“这下雪呢行吗?”淑芬问。

大妞摇了摇头“没事,咱们东北出来的还怕雪?”抱着孩子去楼上,给闺女先解决生理问题,然后换上夹着棉花的尿裤,这个就是为了出门准备的。不过一直没用上,然后又给穿了一身连体棉衣,这是小翠给做的,之前双胞胎的时候就给做过。出门穿正好。做的宽松,穿着保暖又舒服。

大妞给孩子穿上小棉鞋,跟淑芬关系好的王老太给做的,小鞋子穿上后,脚脖子还接了一块,加了棉花,免得露出来。穿好了,可能知道自己要出去圆圆躺在床上看她妈换衣服,兴奋的直蹬腿。

大妞穿好衣服,又给孩子拿了个小斗篷,带帽子的,脖子那里系个带子下边几个扣子。

抱着孩子下来,淑芬也穿好衣服,俩人就带着孩子出门了。双胞胎今天早上被送去学校了,今天返校,看成绩,大妞还头一次听说一个学前班考试还这么正式的。

两个人出了门,这孩子出生到现在已经长到六十三厘米了,体重也到了七点三公斤。整体上比别的孩子大,体重也重,不过还算硬实,百天大,都能竖着抱了。当然这点重量对大妞来说真不算什么。

先去了菜市场,天气一冷菜市场就没什么菜了,十月底的时候,单位统一买白菜,大妞家里买了几百斤除去积的一大缸酸菜剩下的就放到地窖里,说起地窖还有个挺有意思的事情,大妞家地窖在前院,郑森外公的这处四合院是四进的院子,一进倒座,二进正院,三进花园四进后罩楼,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四进,但是原来的地窖在前面三进院的地方,那里租给了供销社当仓库,三进院子也包括在内。

之前没在这里住,地窖也没用上,今年开始住了,郑森就去跟那边负责人说了一下,想要继续用地窖,那边负责人也好说话,直接把三进院子给还回来了,郑森还觉着奇怪呢,问了才知道,他们供销社院子不够用,去年开始就往三进院放东西了,但是三进院,原来就有假山树木,地方有限,就跟街道申请,这不是最西边王家的前院一直空着么,那里房子也坏掉了,整个院子非常破败,但是地方大,街道过去一说,老王家也同意了,这么的供销社直接在那边盖了大库房,这三进院子就用不着了,但是前面两进,还要用,当初郑森跟着街道签合同的时候说了前两进不能分给个人住,因为这个房租都是象征性的收了一点,他们供销社也就没变还用来存放物品,毕竟供销社也有淡季旺季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地方放东西。

拿回一进院子也是好事,甭管那进院子是不是一块空地,总归地方大了。

前边东侧通道封住了,他们四进院子和三进院子中间的墙在上个月推倒了,赵师傅收拾了一下,四进院几乎没有动,三进院,以前有个水池子,不过早就填了,很多山石都堆在靠西墙的地方,这些他们也没动,想着明年开春再说。地窖就开在东北角紧贴着院墙,那里用两块太湖石隔着,从二进院通道过来迎面看见的就是一个太湖石。

绕过两块石头,就看到一个向下的台阶,走下去,右拐,下台阶,再走有一个大铜门,这个具郑森说,这里在他外公搬过来的时候就有了。打开大铜门,里边是个圆形的地窖,没错就是圆的,高有四米,内部看着跟蒙古包似的,用石头垒砌来的,这个地窖是将石头弄成特殊形状,然后将他们拼在一起,形成拱形结构,这样搭建根本不需要其它固定,纯物理的搭建,使得结构越来越结实,甚至地面上的压力也可以让下面结构更紧实。不会出现塌陷。后来他们修建后罩楼地下室的时候就借鉴了这种方法,当时那位师傅还说那个地窖至少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不过后来郑森从石头上发现刻字,大明嘉靖年内务府制。

他们这处宅子在清朝时期是属于办公的地方。经过了翻盖,但是地窖是没变的。也因为这个整座院子里的房子比其他地方更高大一些。

地窖面积不小,占了三进院下面一半的空间,弄回来之后郑森就找了木匠师傅给地窖里弄了架子,围着一圈,中间还弄了大架子,这里温度几乎是恒温的,非常适合储存蔬菜,他们今年就储存了许多冬菜,白菜萝卜土豆地瓜的,几乎一冬都不用买菜了。

所以到了菜市场他们就去看看今天有没有海鱼,还好今天来的巧,竟然有卖带鱼的,淑芬赶紧从兜里掏出鱼票,有十斤的鱼票,一下子都买了。鱼是可以在副食品商店购买的,但是需要拿副食本,定量的,他们家里大妞郑森加上三个孩子,也只能买不到五斤,还是过年的时候,也就吃两顿的。

菜市场这里就凭票买了,鱼票是淑芬在鸽子市买的,这姑娘如今已经不是刚来时那样了,她跟着大妞他们时间长了,也就知道,家里条件好,两口子都能挣钱,对于大妞来说家里人吃东西是从来不扣的,吃好了身体才好,为了节省那点钱,再憋屈着自己,一点意义也没有。

每个月抽屉里的钱甭管剩下多少,大妞都补足五十元,这年代五元钱就能养活一家三口,更何况是五十元,淑芬现在想的就是怎么样让家人吃好,吃饱。

所以没事就去鸽子市溜达,胆子也大了,也认识一两个换票的,好票都让留着,那两个换票的也知道这个妹子做事大方,手里有票也愿意跟她换,稳当么,还不用冒什么险,所以大妞手里就有不少票,每个月换这些票用不上十元钱,但是能让家里从来不缺肉蛋鱼啥的,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市场供应从来都不稳定,有票也不一定买到东西。

带鱼直接用牛皮纸包上,然后用绳子系上,大妞拎起来。继续逛着,买了点干黄花菜,银耳,蘑菇前些日子家里给邮寄了一些,快过年了,大妞给家里邮回去两条火腿和腊肉,正宗的金华火腿,郑森出差带回来的,带回来十条,给父母家里一条,剩下的就放在厨房挂起来为此大妞还让郑森在厨房弄了个岛台,下边弄成柜子放东西,顶上弄了吊顶,可以挂锅什么的,不过火腿先挂上去了。还有一些腊肉,现在走到厨房,看着那上面的东西,大家都有些安全感。

这边火腿还没到地方,那边的山货就邮过来了,家里几乎每隔两个月就给邮寄点东西,这次给的尤其多,最多的是蘑菇,马红梅还在信里边说,今年蘑菇晒得多,让大妞和郑森给单位同事带点,跟大家搞好关系。

这个大妞还没送呢,郑森那边给了几个相熟的司机还有他们调度送了一些。

所以冬天比较受欢迎的蘑菇木耳,他们家不用买了,两人带着孩子逛了一会,又买了点调料,就走了。俩人又去了肉铺,卖肉的不在市场里。

走到肉铺还有排队的,不过也不是那么多人,每个月月初和月底来买肉的人多,都是刚发了票就过来买的,或者是攒到月底,再吃顿好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