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报资料不全、不理解敌人想法的情况下,最佳的处理方式就是违逆他的想法。
彭呈仁想让徐云书往东走,徐云书就非要去西边转转。
在面对彭呈仁的叫嚣时,他就是这样处理的。
这种处理方法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徐云书本人是优势的一方。
敌对的状态下,只有处在优势的一方,才有随时改变主意的资格。
在入睡的时候,徐云书也在推敲着关于彭呈仁的所有心理活动。
彭呈仁的状态只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他真的浅薄无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切都没有必要再细思,当梦境森林内的巨大蜗牛死掉时,这个人将彻底消失在现实世界里。
第二种可能,这个人有自己的图谋。
就像徐云书和陈鸿晖说的那样,如果这个蜗牛附身者从头到尾都很清醒,那么,他引导自己去攻击他,用心就很可疑了。
如果自己含怒攻击的话,会发生什么事?
徐云书没有兴趣去尝试,不过他倒是愿意推演一番。
他跟彭呈仁一共打过两次交道。
第一次是聚集梦境附身者的时候,徐云书稍稍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要往蜗牛哪个位置划道,结果被彭呈仁以沟通交流的名义欺骗逃走。
第二次在刚才的审讯室里,彭呈仁以轻浮的语气和说辞试探他,在确定无果后,转而用言语挑衅。
如果说,这次见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刨去了一切细枝末节后,徐云书所能想到的也就只有彭呈仁的心态了。
梦境森林里附身蜗牛的时候,彭呈仁明显认为白狼是要猎杀他的,所以在一阵故弄玄虚后,飞速逃走了。
而现实世界中,再次面对徐云书时,此人却在不断引导,引诱他动手,甚至不惜用激怒的方法,让自己陷入危机中。
这前后矛盾的心理状况背后,隐藏的是什么?
不断思考的时候,徐云书已然回到了白狼身躯内。
这头白狼正巡视自己新的领地,这片怪异蘑菇林中没有高级掠食者,所以它此时传递给徐云书的是一种莫名的情绪。
如果白狼有心智的话,估计会很奇怪。
这些日子,每次醒来的时候,都会处在不同的位置,若换了徐云书,不仅会懵逼,甚至还会恐慌。
徐云书活动了一下白狼身躯,感觉身体没有不适之处,开始往第二层赶。
途中,他再度思考起彭呈仁的事。
影响彭呈仁做出不同决定的契机是什么?
寄生虫的影响吗?
或许有一定因素,但绝对不是主因。
那么,是彭呈仁第二次见到他时发现,以徐云书的性格,绝不会在治安所审讯室里当众击杀他吗?
有可能,但无意义的挑衅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所以,在徐云书入梦的时候,只想到了一种可能:
如果徐云书攻击彭呈仁的话,这个附身蜗牛的家伙会得到某些“好处”。
但这种好处的获取,并不是无条件的,甚至……有可能要付出代价。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彭呈仁并未获取到足够的条件,因此也不愿意拼死试探。
在接受了这个前提之后,徐云书才会向陈鸿晖口述了两件事,以作为后备的防御补足。
回到现实世界的探视,对他来说有了足够的收益。
最起码,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徐云书有了一种明悟。
对这只蜗牛,他不能“主动”攻击。
这并不是说徐云书只能被动挨打。
此话的含义是,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能和巨大蜗牛近身肉搏。
尽管在整个虫蛹灾难的背景下,徐云书面对的所有敌人都有这种特性,但在综合了种种情报下,他潜意识中认定,彭呈仁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
徐云书迅速制定了自己的战术。
今天,他是一个远程狙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