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佯装着无所谓的样子,跟海红姐一起继续帮母亲干农活。傍晚的时候,海红就回家了,并没有像以前一样留宿在二姨家。晚上睡觉的时候,青林一声不吭,睁着双眼,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青林知道,他喜欢和挚爱的海红姐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一九八四年,青林开始读小学。除了名扬全村的绘画能力,其学习能力创造了一个高峰,因为一到五年级,他永远都是第一名,别人根本不具备与他比拼的能力。
冬天家里做鞭炮,晚上要用木悠子擀鞭筒,装火药,安导火信子,煤油灯却只有一盏。青林跟彦亭说:“爹,你们干活先用灯吧,我明天早起再做作业。”第二天凌晨四点,家里人都睡得正熟,青林悄悄起床,开始做作业,等天亮作业也就做完了。也许有人觉得这实在也没什么,可是你得知道,青林并没有手表,也没有闹钟,他是怎样不耽误起床的,只有天知道。
班主任赵峰亭明白青林的不同寻常,对这个矮小黑丑的孩子格外重视,到镇上参加考试,峰亭老师都是拿自行车推着青林走,舍不得让他走路,青林实在是太矮小了。
峰亭老师在一次救火过程中被砸掉了门牙,从此落下了教书讲课嘴里漏风的毛病,许多音都咬不准了。又过了几年,峰亭老师罹患癌症离世,年仅四十二岁。峰亭老师的离去,对青林的打击是空前的,因为从来没有人对他那么好、那么看重。
峰亭老师写的一手好字,他身兼语文、体育、音乐三门课程,他用塑料布书写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既有歌词又有歌谱,那熟悉的旋律,青林至今耳熟能详,那是青林学会的第一首歌。
青林出生于秋天,对秋天有着特殊的感情。读小学期间,在每个金色的秋天,他渡过了充满唯美回忆的光阴。鲁中农村一望无际的庄稼,在秋日里由绿转黄,玉米、大豆、高粱、红薯,都是小伙伴们野炊烧烤的美食。
夏秋之交,青林在西瓜地里的草棚里守夜,枕下放着短刀,不过从来没有遇到过“猹”,只是记得那金黄的月色和碧绿的西瓜。
清晨,青林骑着自行车的“大梁”回家,弯弯的小路两旁长满青草,裤腿和鞋子都被秋日的露水打湿,氤氲水气笼罩的庄稼地和菜园里,全是碧绿或金黄的粮食瓜果,青林想,那是对人们辛勤劳作的最好馈赠。
一九八八年,青林考入镇上唯一的联合中学(初中),青林觉得,他没有辜负启蒙老师峰亭先生的期望。
同年,哥哥青山结束了自己的学习生涯,正式做了一名普通农民,并四处撒网相亲,开始物色对象。待在家里纯粹务农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考虑一个稍微体面些的营生。
经过反复琢磨,考虑到青山形象干净、干活利索,家里决定让他到集市上卖布。镇上逢五逢十是大集,其他的日子,则由各个村轮流组织集市,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基本上保障了每天的货物交易和生活物品采买。
青山购置了摩托车、遮阳伞、剪刀、石笔、米尺等各类必备的工具,家里准备了启动资金,到集市上协调了一个摊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到去远处的布料批发市场备好货,青山的布料销售就风风火火地搞起来了。生意一直非常稳定,而且由于接触的人多,交际面迅速打开,介绍对象的人络绎不绝,看来这件事还真是做对了。
于是青山赶集摆摊的时候,经常有形迹可疑的女人在不远处的角落窥视,而且交头接耳嘀嘀咕咕的,青山只是假装看不见,心里却不禁洋洋得意起来。